【李祖原】李祖原是誰?台北101是誰設計的?李祖原作品盤點!

articleBanner
建築設計
【李祖原】李祖原是誰?台北101是誰設計的?李祖原作品盤點!
最新更新時間: 2025/7/24
文章來源
房感知識庫
文章段落

李祖原是台灣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之一,他的作品遍布全台並獲得許多國際獎項肯定。其中,台灣南北兩大地標:信義計畫區的 台北101、高雄港邊的 高雄85大樓都是李祖原建築師的作品。然而,這位知名建築師的評價也相當兩極,有人讚許他的作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標誌性設計,也有人批評他的設計過度強調文化元素與象徵性符號,設計美感與大眾背道而馳。

究竟李祖原設計了哪些知名作品?他的建築風格與設計理念為何?為什麼李祖原作品這麼有名?筆者在內文中整理了更多李祖原的介紹與背景資訊,跟著往下一探究竟吧!

💡編按:「 南港LaLaport 」( Mitsui Shopping Park LaLaport 南港 )在 2025 年 3 月正式開幕!這座占地 4.7 萬坪的購物中心雖然不是李祖原建築師本人操刀的作品,但也是由「 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負責設計!

網路上對於 南港LaLaport 的建築設計評價褒貶不一,而京華城原址再開發的「 京華廣場 」也是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究竟未來完工後會不會又掀起討論呢?想知道李祖原建築師的作品有哪些特色嗎?一起往下看吧!

李祖原是誰?

李祖原先生於 1938 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揭陽縣,在台期間就讀師大附中,並在 1961 年從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畢業,奠定了往後從事建築設計工作的學術基礎。後來,李祖原先生遠赴美國深造,於 1966 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藝術碩士學位,這段跨文化的學習經歷也體現在建築作品中,在西方建築理論的基礎上融入東方的文化符號與設計語言。

取得碩士學位後,李祖原的職業生涯從國際舞台開始起步。1966 年至 1967 年間,他在美國費城的 Nolen, Swinburne & Associates 建築師事務所 擔任設計師,並於 1971 年至1977 年,到美國西岸洛杉磯的 William L. Pereira建築師事務所 擔任副總裁,過程中累積豐富的國際大型專案經驗。   

1978 年,李祖原選擇回到台灣創立「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他將多元文化背景與豐富海外經驗,結合在美國所學的建築知識與技術,並融合自身對於東方文化的理解,展現深耕台灣建築的決心,陸續打造出 台北101高雄85大樓 等多座指標性建築。

融會貫通東方文化!李祖原背景?

綜觀李祖原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他擅長融合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並將自身豐富經驗轉化於一座座建築作品。在美國求學與工作期間,李祖原先生透過普林斯頓大學的現代建築理論訓練,以及在頂尖建築師事務累積的實務經驗,奠定了深厚的建築專業基礎。回到台灣後,他將事務所「以東方文化為定位」,反映了當時台灣社會對於尋求獨特設計語言的渴望,也呼應當時政府推廣「中華文化」的時代背景。

在這種特殊的時代氛圍下,李祖原先生能以更宏觀的視角將西方技術與東方哲學融合,而非單純的模仿國際間主流的設計樣式。因此,李祖原這種「既現代又具文化識別性」的風格,也為他日後接下許多具有國家代表性的建築設計鋪路。在長達 50 年的建築生涯中,李祖原完成了超過百棟建築,其卓越的成就也廣受國內外專業領域認可,贏得眾多建築獎項與榮譽。

與貝聿銘合作!李祖原經歷?

李祖原在建築生涯早期的一大亮點,就是他在 1970 年與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彭蔭萱共同合作,參與設計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這次與大師的合作機會,充分展現了李祖原建築師的年輕才華,也讓「李祖原」三個字被更多國際建築領域的專業人士看見。

此外,李祖原也積極投入建築教育領域。他在 1970 年至 1971 年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1982 年至 1983 年任職於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1991 年至 1992 年擔任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教授,更在 2003 年至 2006 年受邀至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建築系擔任教授。如此兼顧教學與實務的經驗,也讓李祖原先生在學術界的影響力更為深遠。

李祖原獲獎經歷

李祖原的建築作品作品在國內外都獲得許多獎項,筆者也整理了李祖原獲獎經歷的紀錄,讀者可以參考看看!

獲獎年份 獲獎建築 頒獎單位
1980 年 環球商業大樓 第 2 屆《建築師》雜誌獎佳作
1986 年 三商行企業總部大樓 第 10 屆建築師雜誌獎銀牌獎
1988 年 東北角盬寮海濱公共遊憩設施 第 11 屆建築師雜誌獎銅牌獎
1989 年 宏國企業總部大樓 第 13 屆建築師雜誌獎佳作
1991 年 個人獲獎 行政院全國 10 大建築師獎
1993 年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表演學院 第 15 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
1995 年 個人獲獎 第 1 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獎
2004 年 台北國際金融中心
( 台北101 )
第 5 屆遠東建築獎
2006 台灣建築獎
2004 Popular Science「Annual Best of What’s New: Engineering」大獎
2004 Emporis Skyscraper Award金獎
2008 年 個人獲獎 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建築類
2010 年 個人獲獎 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 
2014 年 遠雄台中文心匯集合住宅 國家建築金獎
2015 年 台北中泰公園 國家卓越建設獎

參考資料:台灣建築學會、筆者彙整

以上豐富的獲獎經歷,突顯出李祖原在建築界獲得高度肯定。其中,李祖原在 2008 年獲獎的國家文藝獎是台灣藝術界最具指標性的獎項,評審給予的獲獎理由為:「表達中華文化哲學思考,展現獨特美學造詣,影響我國當代建築文化主體性思維,並對推動台灣建築文化發展有所貢獻。」由此可見,李祖原的建築作品不僅風格鮮明,更具文化價值與時代意義。

然而,即便李祖原獲獎無數,許多人仍對他的作品設計風格抱持負面評價。有人認為李祖原在作品中使用太多傳統藝術元素,使建築物的視覺比例失衡;也有人認為,李祖原的建築風格過於側重文化符號的表現,使作品缺乏美感與實用性,失去了建築與城市景觀的和諧性,這些評價也突顯出建築師在追求藝術性與滿足大眾審美之間所面臨的挑戰。

李祖原建築風格?

前面有提到李祖原擅長融合「中華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築設計理論」,這種風格讓他在建築界嶄露頭角,不過同時評價也呈現兩極,因此建築作品經常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

李祖原的建築哲學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他堅信為華人設計的建築根基必須深植於自身的文化。從許多媒體專訪可以看出他對古典文化元素的執著,並深入鑽研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思想,而這些哲學理念被巧妙地融入李祖原的建築作品中,在空間賦予宗教與哲學意涵,並透過建築語言表達東方宇宙觀與生命哲學,讓作品不僅是功能性的空間,更是充滿文化象徵的藝術品,筆者整理了 4 個李祖原對於東方元素與符號運用的設計案例,讓讀者可以深刻體會他的建築風格!

1.早期設計專注於形式上的文化符號

李祖原在早期作品如「 東王漢宮 」和「 大安國宅 」等,都直接引用古代中國的建築形式,利用斜面屋頂與傳統圖騰轉化為牆面構造的設計技巧,奠定了自身獨特的東方現代建築美學。

2.中期融入抽象的文化精神

李祖原中期的作品如「 宏國大樓 」,擺脫了單純、具體的形式引用,進而以抽象、概念化的展現中國建築意識,像是採用儒家思想設計對稱外觀、蓮花曲線臨摹自然景觀或是利用懸臂結構巧妙地模仿傳統建築飛簷的效果。

3.後期追求文化意象的形質合一

李祖原在北京的作品「 盤古大觀 」中,以雄渾寫意的龍形作為整體設計主軸,將五棟單體建築融合為一體化設計,摒棄對於單體造型精確表現的追求,轉而追求形質合一的流動美學,形塑出「 天、地、人 」三元結構合一的意象

4.加入傳統風水概念

李祖原在「 台北101 」的設計中,更是將豐富的象徵意涵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超高層建築中。台北101 的外觀如竹子般節節高升,象徵著生生不息與持續成長;大樓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巧妙地取中國人吉祥數字「 八 」,為「 發 」的諧音,寓意為欣欣向榮、好運連連;建築周圍的公園雕像更是依照風水設計維持正向能量 。

💡延伸閱讀>>>台北101 為什麼可以蓋這麼高?為什麼市中心有摩天大樓?台北101興建故事!

李祖原知名作品盤點!

相信閱讀到這邊,大家對於李祖原建築師的經歷與設計風格已經有相當程度了解。不過,除了 台北101 與 高雄85大樓,李祖原的作品規模遍布全台,建築類型更涵蓋住宅、商業、飯店、宗教與交通建設等多元領域,可謂相當豐富。筆者在下文盤點李祖原在台灣各地的知名作品,讀者來看看是否留意過這些作品吧!

台北市:大安國宅

大安國宅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於 1984 年完工,是李祖原的早期作品之一。當時國宅是以出售為主,與現在以出租形式為主的社會住宅大不相同。隨著時代遷移,這座原以提供平價住宅而打造的社區,也已經因為鄰近大安森林公園、信義路的地理優勢,如今已躍升為具豪宅身價的區域。

屋頂造型上大安國宅採用了中式傳統建築的「馬背」形式,展現出李祖原在建築運用中式傳統風格的理念。然而,大安國宅的評價也飽受批評,部分民眾更戲稱為「 大安墓碑 」。至於建築品質方面,儘管大安國宅曾有漏水問題,但在 921大地震 後幾乎沒有明顯損壞,顯示其筏式基礎工法及剪力牆結構仍具備穩定性。

💡延伸閱讀>>>

大安國宅

台北市:茹曦酒店( 原為環亞飯店 )

茹曦酒店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與敦化北路交會處,前身為環亞飯店,是李祖原建築師在 1980 年從美國回到台灣後設計的第一個作品。

亞洲世界集團在 80 年代初期同時興建了環亞百貨與環亞飯店,環亞百貨現為微風南京所在地;環亞飯店則在後來改名為「 王朝大酒店 」,之後歷經多次更名後現為「 ILLUME茹曦酒店 」,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坐擁台北市敦化北路的精華地段,不僅擁有綠意盎然的景觀,又鄰近小巨蛋等重要交通樞紐,生活機能與交通便利兼具。

茹曦酒店

台北市:台北101

台北101 是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於 2004 年 12 月 31 日正式落成啟用。台北101 曾在 2004 年至 2009 年之間,被「 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 CTBUH )」認定為世界第一高樓,雖然之後被杜拜哈里發塔等其他高樓超越,不過 台北101 至今仍是台灣最高的建築

台北101 的設計蘊含豐富的象徵意涵與傳統文化,並在現代建築中融入了傳統風水意象。此外,101大樓是台灣唯一高度超過 500 公尺、樓層超過 100 層的建築,為了抵抗地震與颱風衝擊,台北101內部設置一顆重達 660 公噸的鋼製風阻尼球,懸吊於 92 樓至 87 樓之間,能有效吸收能量並穩定建築。此外,101大樓還曾經擁有全世界最快的電梯,從 5 樓到 89 樓觀景台只需 37 秒。 

台北101 不僅在高度上創下紀錄,永續發展方面也屢獲肯定,除了在 2011 年獲得 LEED 認證為「世界最高綠建築」,並於 2021 年獲得 LEED O+M v4.1 白金級再認證,2023年更是取得 WELL 健康建築 v2 Core 白金級認證。此外,101大樓是當時全球 10 大超高建築中,唯一同時取得 LEED 和 WELL 雙白金認證的健康綠建築,隨著永續發展成為眾多企業的重要經營目標,台北101 成為許多頂級企業在台灣設立總部、辦公室的選址首選

💡延伸閱讀>>>台北101 為什麼可以蓋這麼高?為什麼市中心有摩天大樓?台北101興建故事!

台北101

台北市:宏國大樓

宏國大樓於 1989 年完工,曾獲得第 13 屆建築師雜誌獎佳作,李祖原也在專訪中表示宏國大樓是首次成功反映中國建築意識的作品。

在建築設計中,宏國大樓效法中華文化中親近大自然的美學,不只在結構上特別採用蓮花曲線,使建築形象自然且富生機,還設計了垂直式中庭庭園,將自然光引入室內。此外,宏國大樓也依循永續發展理念設計,在 2024 年獲得美國綠建築協會( USGBC )LEED v5「 既有建築營運與維護( O+M )」白金級認證,並以 90 分的成績名列全球首批通過 LEED v5 認證的 10 個項目之一,展現了老建築也能達到高標準的永續經營典範。

宏國大樓

台北市:台北轉運站

台北轉運站也是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的作品之一,於 2009 年竣工,是台北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其建設目的是打造一個質感與美學兼具的國門地標。作為京站複合式建築一部分,台北轉運站總樓地板面積高達 245,643 平方公尺,功能不僅是長途客運的集散地,更結合了電影院、商場、飯店、辦公室、住宅及停車場等多元用途。

台北轉運站是台北車站公路客運路線的總站,提供多條路線的乘車服務,並與高鐵、台鐵、捷運形成一個複合式轉運中心,方便旅客轉乘不同交通工具。其中,「京站時尚廣場」是轉運站重要附屬設施,讓乘客等車的同時也能享受購物與休閒體驗。在空間規劃上,台北轉運站更採用人車分離設計,提升候車環境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台北轉運站

新北市:美河市

美河市在 2012 年 11 月 14 日完工,是日勝生集團與台北市捷運局聯合開發的大型綜合社區,其建築設計同樣出自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美河市的設計意象被描述為「大地上的琴鍵」和「大河的流動、由上帝之手撥動的波紋線」,形成了松山新店線小碧潭站一帶獨特的天際線。

美河市共規劃 16 棟建築,其中 2 棟為商辦大樓,1 座為河岸購物休閒中心,包含京站時尚廣場小碧潭店IKEA 新店,其餘 13 棟則為面山水景觀的純住宅社區。較為特別的是,由於美河市與捷運設施共構,在建築結構上必須符合更高的公共建築安全規範,因此美河市採用 SC 鋼骨系統和 C.F.T.( 高壓柱內灌漿 )工法,耐震係數比一般住宅高出 25% 以上,大幅提升結構穩定性。

至於住宅部分,美河市為總戶數 2,220 戶的大型社區,目前屋齡已達 12 年,最高樓高為 29 層樓,位於捷運系統用地、住4 的土地使用分區,公設比為 32.20%,基地面積則達到驚人的 27,982 坪!在房價方面,美河市近一年成交均價(截至 2025 年 8 月)為每坪 70.84 萬元,歷史最高價則曾經達到每坪 91.24 萬元,憑藉著與捷運共構的地段優勢,美河市是新店地區長期以來的指標住宅之一。

💡編按:「 美河市案 」曾是柯文哲在 2014 年參選台北市長時主打的 5 大案之一,其餘 4 案還包含大巨蛋案、美河市案、三創案、松菸案、雙子星案。

美河市案始於簽訂捷運聯合開發案時,市府官員被指控篡改鑑價報告,使得日勝生獲利,而監察院也曾為此提出糾正。根據 2016 年的仲裁結果,市府的權益分配比例從原先的 3.75% 提高至 45.44%,而日勝生需再支付臺北市政府新台幣 33.5 億元。

💡延伸閱讀>>>

美河市

台中市:台中金典酒店

「台中金典酒店」前身為「台中晶華酒店」,於 1999 年正式開幕營運。這座位於台中市最繁華地段的國際級五星級飯店,建築設計也是由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台中金典酒店只要 40 分鐘車程就可以到台中機場,15 分鐘車程可達台中火車站、科博館、植物園、SOGO百貨 等購物及休閒娛樂中心。

此外,在硬體規劃方面,台中金典酒店的建築樓高為 32 層,高達 130 公尺,提供 378 間豪華客房和套房,並配備五星級飯店須具備的各種豪華設施,儘管酒店所有權曾因東帝士集團財務問題而易手,但其作為台中地標性酒店的地位依然穩固。

台中金典酒店

南投縣:中台禪寺

中台禪寺是李祖原在宗教建築領域的代表作,於 2001 年 9 月 1 日正式完工啟用,佛寺建築本身長 230 公尺、寬 130 公尺,從地面到塔尖的高度達 136 公尺、樓高 37 層。中台禪寺的設計在 2002 年獲得台灣建築獎,證明其在建築藝術與宗教功能上的高度成就。

在建築設計上,中台禪寺巧妙融合佛教肅穆莊嚴的文化氣息與現代建築的雄偉氣勢。不僅在外觀莊嚴宏偉,內部規劃也充滿巧思,寺中設有一座藏經閣,典藏多達 15 種版本的佛教大藏經,中台禪寺堪稱是全球典藏最為完備的佛寺之一;寺內還有禪悅苑展示各種佛教文物,陳列來自不同時代與文化的諸佛、菩薩、祖師塑像,以及多樣法器與雅石,呈現出深厚而多元的宗教美學。

中台禪寺

高雄市:高雄85大樓

「高雄85大樓」又稱「高雄85國際廣場」或「東帝士85國際廣場」,1997 年完工後在 1999 年正式啟用。這座矗立於高雄港邊的摩天大樓高達 347.5 公尺,如果加上天線總樓高為 378 公尺,全棟地上 85 層、地下 5 層,在台北101 完工之前,曾暫居台灣最高大樓,目前則是台灣第 2 高樓。

高雄85大樓的建築外型以高雄市的「高」字為發想,採用獨特的「足部兩支、頭部一支」的外觀設計,讓 85大樓在眾多摩天大樓中獨樹一幟。此外,85大樓也是台灣前幾棟引進抗風阻尼器的摩天大樓。

然而,這座台灣第 2 高樓的經歷相當坎坷,當年由東帝士集團耗資 180 億新台幣建造,但後來室內主題樂園發生意外,經營不善導致日本大丸百貨撤出,再加上 2001 年東帝士集團發生掏空案,導致晶華酒店被接管,最後百貨部門也在 2002 年歇業。

此後,大樓經營權再度經歷多次轉手,2011 年由億大管理公司接手並更名為君鴻國際酒店,但在 2015 年因幸福人壽掏空案遭到法拍。直到 2019 年,海霸王集團以 54.4 億元標下大樓部分樓層,後來又受疫情和其他法律糾紛影響,目前 85大樓 為住商混合大樓,內部管理欠佳,亦有不少治安問題,仍在等待新的飯店品牌進駐營運。

高雄85大樓

高雄市:遠雄 THE ONE

遠雄 THE ONE 位於高雄亞洲新灣區的核心地段,於 2020 年完工,總高度達 264.6 公尺,是台灣目前最高的頂級住宅建築。至 2025 年每坪成交均價約為 47 萬元,歷史最高價曾達到每坪 58 萬元。 

李祖原建築師當時設計理念是以「陸地上的郵輪城堡」為概念,結合六星級酒店與頂級住宅的複合功能。建築的 1 樓至 16 樓為高雄洲際酒店,17 樓為住宅轉換大廳,18 樓至 58 樓則為 242 戶住宅。

在公共空間及美學上則借鑑郵輪空間概念來架構特色社交空間,像是透過甲板平台為概念設計的景觀陽台,以及在 59 樓至 63 樓利用漸退式露台打造層次感。此外,遠雄THE ONE 採用鋼骨結構,由遠雄營造攜手 台北101 工程團隊共同打造出亞洲新灣區的新地標。

遠雄THE ONE

李祖原設計建案列表

筆者也幫大家整理好李祖原建築師與其團隊的建築代表作,帶你一眼看懂他的作品都在哪些地方出現!

作品名稱 地區 完工年度 建築類型 主要特色
茹曦酒店
( 原為環亞飯店 )
台北市 1983 年 飯店 李祖原在台首個作品,位於精華地段。
大安國宅 台北市 1984 年 國宅社區 早期作品,屋頂採中式傳統馬背造型,曾被戲稱「 大安墓碑 」,房屋品質評價兩極。
宏國大樓 台北市 1989 年 辦公大樓 外觀採蓮花曲線,懸臂結構似飛簷,反映中國建築意識。
台中金典酒店 台中市 1999 年 飯店 國際級五星級酒店。
高雄85大樓 高雄市 1999 年 綜合大樓 台灣第二高樓、外型以「 高 」字設計、設有抗風阻尼器。
中台禪寺 南投縣 2001 年 宗教建築
( 佛寺 )
典藏多種佛教大藏經、內部設有佛教文物陳列空間。
台北101 台北市 2004 年 辦公大樓
、觀景台
、購物中心
曾為世界第 1 高樓、獲 LEED 及WELL 雙白金認證,至今仍是台灣設備最完善的商辦大樓。  
台北轉運站 台北市 2009 年 轉運站、
商辦、住宅
京站複合式建築群體的一部分。
美河市 新北市 2012 年 住宅、
商辦、
購物中心
造型如大地琴鍵、大河波紋線,因開發量體極大,在規劃、施工階段都有爭議。
遠雄 THE ONE 高雄市 2020 年 住宅、飯店 台灣目前最高的住宅建築,以「 陸地上的郵輪城堡 」為概念,結合六星級酒店服務。

這些消失的建築也是李祖原的作品?

李祖原設計的許多建築都成為當地知名地標,不過也有一些建築已經走入歷史,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建築不只是藝術品,更是社會活動的載體,如果不符合使用者需求,終究會走向被淘汰的命運。

筆者在這邊整理了「 建成圓環 」和「 台南中國城 」兩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帶大家看看為什麼他們如今已消失在城市景觀中,當初的規劃原因與設計理念又是什麼?

台北市:建成圓環

「 建成圓環 」位於台北市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口,在 1908 年闢建之後,曾是台北市最重要的小吃夜市聖地,承載無數市民的味覺記憶和城市情感。至今我們還能看到許多以「圓環」二字命名的小吃店家,可以看出圓環在台灣飲食文化中的地位。然而,隨著台北市的核心商業區東移,以及受到 1993 年和 1999 年兩度大火的重創,建成圓環逐漸因設施老舊、違建林立而走向沒落。

2002 年,台北市政府耗資兩億元進行重建,並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當時,建築師以「生命之環」作為設計意象,以玻璃帷幕為設計主體。然而,新圓環的前衛設計卻讓許多舊攤商覺得格格不入,並表示新圓環過度強調空間設計美感而失去實用性

舉例來說,新圓環的攤位散落在不同樓層,加上斜坡道和大柱子的阻隔,使空間可及性低、顧客難以點餐,進而失去過往傳統圓環的熱鬧氛圍。此外,為了維持新設備的營運,每月將近 6 萬元的租金成本也讓老攤商難以負擔。   

因此在 2016 年委外合約到期後,台北市政府接管新圓環,並於同年 11 月拆除美食館建築,隔年原地改建為「圓環廣場」,成為一片提供休憩功能的綠地公園。綜合來說,建成圓環是建築設計上「功能與形式衝突」的經典個案,當建築師過於強調形式或符號,而忽略了建築最基本的實用功能、使用者需求以及地方文化特色時,即使投入大量資金、採用先進技術與設備,也可能不符實際需求而遭淘汰。

建成圓環

台南市:台南中國城

「台南中國城」是一棟住商混合的大型建築,於 1980 年代興建在台南運河的填平段,外觀設計模仿中國傳統式建築,過去曾是台南市重要的商圈之一,在地下街匯集各式各樣小吃而成為當年熱門的旅遊景點。然而,隨著 1993 年海安路拓寬計畫的啟用,前往商場的人潮動線被隔絕,台南中國城與中正路末段商圈往來的遊客越來越少,後來更因設施凌亂、出入複雜而成為市區治安死角

為了解決台南運河盲段的污染問題,市府在 2005 年提出運河星鑽計畫,重點之一就是拆除台南中國城,整治周邊環境並促進地方觀光發展。最後,台南中國城在 2016 年 3 月動工拆除,原址規劃為結合親水設施的公園,也就是現在的熱門觀光景點「河樂廣場」。

河樂廣場的設計巧妙地保留了部分中國城遺跡,並設有拆除回填展示區,讓遊客能一窺台南從繁華運河碼頭到中國城的興衰,如今蛻變為親水公園的歷史足跡,可說是規劃開放空間的成功案例。

💡編按:台南運河盲段是指運河的市區河段,過去曾作為船隻停靠的船渠,後來填平並興建中國城商場。台南中國城拆除後的「河樂廣場」也備受好評,不但成為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更曾被《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 7 大公園」之一。

台南中國城

李祖原的國際作品?

李祖原的建築影響力不僅限於台灣,更將作品擴展至國際。憑藉著李祖原在台灣多項重大建設中累積的聲望,加上其作品融入濃厚的中華文化元素,吸引許多中國開發商主動合作,共同打造地標性建築。

筆者也整理了「盤古大觀、「方圓大廈」、「陜西法門寺合十舍利塔」3 個位於中國的李祖原建築師作品,這些建築同樣貫徹了融合東方文化與現代建築技術的設計理念,在也引起當地廣泛關注。

中國北京市:盤古大觀

「盤古大觀」位於中國北京市,於 2008 年完工,是一個量體龐大的複合式開發案。盤古大觀最鮮明的特色在於雄渾寫意的「龍形」造型,在設計上將 5 棟單體建築統整成一個概念連續的整體,追求形質合一的流動美學。

盤古大觀的設計理念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形塑出「天、地、人」3 元結構合一的意象,並呈現東方特有的建築美學。這樣的設計理念也與大時代的環境背景有關,2008 年北京市主辦奧運會,希望透過觀光、產業合作與全球經濟市場密切接軌,使當地政府開始進一步執行「把中國帶進世界」的文化政策。其中,盤古大觀濃厚的中國風格與北京奧運時興建的鳥巢、水立方體育館等西方設計形成鮮明對比,顯示中國當代建築發展多元並存。

盤古大觀

中國遼寧省瀋陽市:方圓大廈

位在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的「方圓大廈」,是李祖原建築師在中國的另一項知名作品,評價非常兩極,儘管在設計上試圖融合東西方風格,卻因為不和諧的外觀構造,被 CNNGo 網站評選為 2012 年全球 10 大最醜建築之一,甚至被形容為「浸泡在醬料中的洋芋片」。

方圓大廈的設計靈感源自於中國古代銅錢「外圓內方」的造型,這類銅錢又俗稱「孔方兄」。李祖原將巨大的圓形和方形元素融入建築外觀,在概念上提取「 方以智、圓而神 」的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彰顯出「 方圓相合.陰陽相生 」的哲學意涵。

這個案例再次印證了「 文化符號的雙刃劍效應 」,雖然設計師試圖透過具象的文化符號來傳達設計理念,但在不同文化語境和審美標準下,這種表達方式過於直白而缺乏美感,導致大眾產生負面評價。方圓大廈

中國陝西省: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位於中國陝西省扶風縣,於 2009 年 5 月 9 日舉行落成儀式。李祖原向來以設計充滿文化意象與宗教哲學的特色的建築文明,而陜西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也不例外,這座佛教建築造型呈「雙手合十」狀,塔高 148 公尺,相當於 50 層樓高!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具有豐富文化保存價值,放置在中央鏤空部分的佛指舍利被譽為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是世界上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此外,舍利塔前方鋪設了一條長達 1500 公尺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出巨大佛像,營造出莊嚴的宗教氛圍。這樣的設計也體現出李祖原「宗教哲學與具象建築形式」結合的風格,為佛教聖地創造了一個融合現代與傳統的標誌性建築。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李祖原的建築評價?

綜合來說,李祖原的建築設計既包含對東方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也展現出對現代建築技術的掌握。然而,這種大量使用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也引發兩極評價,許多建築文化意象過於強烈,將中華文化符號直接融入外觀設計引發不少批評,甚至被評價為「玩造型元素玩到走火入魔」,也導致許多設計在「最醜建築」名單上榜上有名。

不過,李祖原先生的許多嘗試還是相當有指標性,持續啟發人們思考建築與文化間的相互關係,特別是在全球化浪潮下,他的作品成為定義「華人世界建築語言」的代表,引領建築設計走向兼具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的新方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週餘
2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2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

免費加入房感會員

本網站所提供之交易資訊來源皆為「內政部實價登錄」,房價資訊均已排除特殊交易及極端值。本網站對資訊之正確性與即時性不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投資之意。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進行的後續交易,若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相關風險。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HouseFeel.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