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碳費是什麼?誰要繳碳費?碳費對房價影響?碳費三子法 2025 年上路!

隨著颱風山陀兒、康芮在 2024 年 10 月接續登陸台灣,並且在南台灣帶來嚴重的災情後,大家有沒有發現極端氣候對我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有感?而導致極端氣候的主因便是氣候變遷以及全球暖化,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政府也積極的透過政策引導民眾節能減碳。針對高碳排企業則透過徵收碳費的形式管制,在政府完成碳盤查工作之後,預計自 2025 年開始將會以每公噸新臺幣 300 元進行碳費徵收。本篇文章將帶大家好好認識什麼是「 碳費 」?以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一起看下去吧!
💡編按:建築材料在生產和施工階段所產生的「隱含碳」,仍是解決氣候危機的重要課題,隨著全球建材需求急增,未來全球建築面積將翻倍,採用低碳建材成為現今趨勢,如何有效降低隱含碳是現今建築業的挑戰之一。
💡面對碳費開徵在即,綠色通膨恐導致房價飆漲,除了注意原物料漲幅,如何提供優惠措施控制成本是一大課題!環境部宣布將自 2026 起擴大碳排盤查登錄,並強調不會麻煩、不用委外、不需查驗,且沒有要收碳費的「3 不 1 沒有原則」!
碳費是什麼?由誰管?
「 碳費 」的概念是針對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徵收的費用。目的是為了讓排放二氧化碳的污染者承擔相對的成本,不會為了追求產業的經濟發展而忽視碳排放帶給環境的負面影響。透過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手段,鼓勵汙染者進行碳排減量或改善原有高碳排的生產與消費模式,是重要的氣候政策工具。目前台灣關於碳費的政策擬定及管理單位為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並依照《 氣候變遷因應法 》的規定進行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
💡延伸閱讀>>>外部成本如何解決?污染都是工廠的錯?政府沒管他們就是無能的政府?
碳稅是什麼?
「 碳稅 」也是碳定價的一種方式,是目前多數已完成碳定價國家所採用的機制,和碳費制度類似的是,會由政府直接為二氧化碳排放量決定一個固定價格。不同的是碳稅制的收入由財政機關統一徵收,稅收屬於政府的財政收入,用途不限於氣候變遷相關使用,也可以應用在社會福利、發展低碳建設等。台灣的碳費制則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進行管理,主要用在氣候變遷相關用途。
類別 | 碳費 | 碳稅 |
使用國家 | 台灣 | 韓國、烏拉圭…多數國家 |
主管機關 | 環境部 | 財政部 |
用途 | 綠能、低碳建設 | 社會福利、民生建設 |
減碳效果 | 碳價低、效果有限 | 碳價高、效果較好 |
台灣為什麼實施碳費徵收?
氣候變遷以及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影響是全球性的,而減少碳排放也是國際上對於氣候政策的共同目標,台灣進入到碳定價時代也意味著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未來也將和國際碳權市場進行銜接。根據環境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有 75 個國家或地區實施碳定價,亞洲地區就已經有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開始實行。
就台灣的制度目前是以碳費先行的方式,依照氣候變遷因應法來推動國內碳定價,並且制定不同程度的優惠費率鼓勵實質減量,排放企業也可以透過自願減量等多元機制,擴大減量參與。在中長期的碳定價機制則會參考國際經驗,逐步銜接碳稅制及發展成總量管制下的碳交易制度。
碳費三子法有哪些?碳費何時開徵?
徵收碳費的規範除了有《 氣候變遷因應法 》規定之外,環境部也在 2024 年 8 月 29 日發布「 碳費收費辦法 」、「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並公告「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也就是我們所稱的「 碳費三子法 」,也讓台灣正式進入了碳定價的時代。究竟三子法各自有哪些目標呢?讓我們用表格來看看吧!
三子法 | 規範重點 |
碳費收費辦法 | 明訂收費對象、繳費時程、碳費計算、過度配套機制等等 |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 碳費徵收對象透過有效減少碳排量並達中央機關指定目標,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來申請優惠費率 |
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 | 以 2030 年為目標年,提出行業別指定削減率、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來適用不同優惠費率 |
在 2024 年確立碳定價和相關措施後,為了讓碳費徵收對象有充分時間進行評估並規劃至 2030 年的減量目標,同時提交自主減量計畫,相關部門決定自 2025 年開始徵收碳費,並將該年度的排放量納入計算。從 2026 年起,繳費對象將依據 2025 年的排放量及適用費率進行碳費繳納。
碳費如何計算?碳費費率?
碳費計算方式
- 碳費=收費排放量 × 徵收費率
- 收費排放量=(年排放量-K值)× 排放量調整係數值
由於目前碳費機制還不夠成熟,所以也將配合過度配套機制來計算收費排放量!
屬於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初期的排放量調整係數為 0.2 ;未來第二期及第三期分別為 0.4 及 0.6;非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年排放量扣除碳費起徵門檻 K值也就是 2.5 萬公噸,未來會再分階段調整。
碳費費率
根據環境部在 2024 年 10 月 21 日公告的「 碳費徵收費率 」,未來的一般費率以及優惠費率如下,並會在 2025 年 1 月 1 日生效!
- 一般費率:新臺幣 300 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優惠費率A:新臺幣 50 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 優惠費率B:新臺幣 100 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如何申請碳費優惠費率?
申請核定優惠費率需要由碳費收費對象有效減少碳排放並達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目標,以目標年為 2030 年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政府提供兩種計算方式讓碳費收費對象自行選擇。
- 透過參考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訂定的「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可以獲得優惠費率A每公噸新台幣 50 元的費率。
- 而採用台灣 2030 年 NDC 所訂定的「技術標竿削減率」,則可以申請優惠費率B,採用每公噸新台幣 100 元的費率。
碳費收費對象?
環境部在 2024 年完成盤查之後,公告碳費收費對象為年排放量 2.5 萬噸CO2e以上之製造業、電力業以及燃氣供應業,一共 281 間公司、500 間工廠,並且不包含營建業、住商部門及交通運輸部門等對象。根據盤查資料,碳費收費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155 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全國總排放量 54%,以鋼鐵業以及化學材料製造業為最大宗。
碳費對台灣房市的影響?
目前因為碳費制度才正準備上路,針對課徵碳費後房價上漲的議題也不斷被大家討論,因此環境部及內政部也共同針對碳費對房價因素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
以房價結構來說,土地成本大約占 30~40 %、利潤及營銷成本約占 30~35%,營造成本約佔 15~35%,營造成本中主要的支出是建造原料,其中的鋼鐵、金屬等建築組件約佔了 21 %,水泥製品約佔了 10 %,對房價的總成本來說影響不大。且碳費課徵對鋼鐵、金屬等建築組件約增加 2.8 %的成本,對水泥製品約增加 3.2 %的成本,透過碳費推算實際影響總成本的比例不超過1%。
因此就短期來說,課徵碳費對於房價上漲的直接影響並不顯著。但長期而言,在未來碳費的調整以及在綠色通膨效應影響下,整體生活物價以及房價的成長或許就是可預期的事情了。而所謂的綠色通膨,是指企業為了應對碳費成本增加而提高產品售價,企業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最終導致整體物價水平上升。
碳費常見問題!
Q:碳費三子法?
和碳費相關的法規除了母法《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外,另外還有三子法分別是「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以及「碳費徵收對象溫室氣體減量指定目標」,針對不同的內容以及細項進行更明確的規範喔 !
Q:碳費開徵時間?
碳費制度在 2024 年 8 月 29 日起正式上路,而碳費也預計在 2025 年開徵。根據環境部最新公告一般費率下每公噸為新台幣 300 元,並且會將 2025 年的排放量正式納入碳費徵收的計算之中。2026 年起,收費對象會依據 2025 年排放量及適用的費率進行繳費。
Q:如何適用優惠費率?
適用優惠費率的前提須先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以 2030 年為目標年,透過兩種指定削減率適用不同優惠費率:
- 行業別指定削減率:以 2022 年為基準年,此目標參酌國際間科學基礎減量目標(SBT)訂定,適用優惠費率A。
- 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以 2018~2022 年為基準年,考量各排放源排放型式,包括燃料種類、製程、電力使用等訂定減量目標,適用優惠費率B。
Q:碳費交給誰?
目前台灣的碳費徵收制度的主管機關為環保署,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進行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未來會使用在執行碳排減量工作如推動低碳建設、輔導或獎勵碳排自願減量計畫等等。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2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