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是什麼?漁電共生類型?漁電共生爭議?
「 漁電共生 」顧名思義是「漁業」與「光電」共生,期待能創造使用綠電的非核家園,但自從漁電共生施行後,爭議便層出不窮,在 2022 年 11 月更有多達 200 位的台南漁民北上抗議,究竟漁電共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本文中筆者除了會說明「 漁電共生 」地面型與屋頂型的申請流程,也會向大家介紹目前漁電共生的各種爭議!究竟是漁電共生還是漁電相殺?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漁電共生是什麼?
「 漁電共生 」以「 一地多用 」形式,在魚塭、魚塭堤岸與養殖屋頂上設置綠能設施發電,而我國運用於漁電共生的綠能設施多為太陽能板。至於為何要發展「 漁電共生 」,主要是因為「 漁電共生 」能夠提高我國再生能源比例,離 2050 年的非核家園目標更近。目前施行「 漁電共生 」的主要推動地區有台南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及屏東縣。
💡延伸閱讀>>>綠建築|綠建築是什麼?綠建築標章分級?綠建築比較貴?
「 漁電共生 」的經營模式有「 魚塭地主 」、「 電業商 」與「 養殖戶 」三方,太陽能板可以提供魚塭遮光,讓魚塭「夏涼冬暖」,不僅能夠確保漁業產量,同時也能透過太陽能板創造收益,以投入智慧化養殖科技發展,達成一舉多贏的局面!
漁電共生類型?
漁電共生分成「室外養殖地面型」與「室內養殖屋頂型」兩種類型:
- 室外養殖地面型:
是指光電設施在立於養殖池內、浮於養殖池或立於養殖池旁的塭堤。 - 室外養殖地面型:
指光電設施架設在室內養殖池的屋頂上。
漁電共生類型(一):室外養殖地面型
因為光電設施可能會影響魚塭生態,因此在「室外養殖地面型」開發前,政府會先進行「太陽光電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 (簡稱環設檢核)」,依照建置光電設施後可能受影響的生態議題程度的不同,蒐集社會意見與地理資料比對,進行生態議題辨認,再將魚塭分成先行區、優先區、關注緩解區、迴避區進行規範。除了政府主動劃設之外,也可以向農委會申請劃設「漁電共生專區」,政府會要求太陽光電業者依不同程度的分區,預先提出因應對策。
剛剛上面提到的魚塭先行區、優先區、關注緩解區,屬於可以申請室外養殖地面型的區域,而迴避區則屬於不可以申請室外養殖地面型的區域,他們有以下特點:
- 先行區
先行區屬於「較無生態議題」的區位,主要是指經檢核無生態疑慮的魚塭,可優先推動漁電共生的區域。光電開發業者需向經濟部能源局提交環境社會友善措施自評表後才可在先行區推動漁電共生。
- 優先區
優先區屬於「稍具生態議題」的非先行區。優先區申請方式比照先行區,光電開發業者需向經濟部能源局提交環境社會友善措施自評表。
- 關注緩解區
關注緩解區屬於「稍具生態議題」的非先行區,關注緩解區是當養殖漁民、養殖漁民團體與營業項目有「水產養殖」者,可向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提交「養殖漁業經營結合綠能設施專案計畫建議書」,而光電業者則需向經濟部能源局提交「因應對策」,並經由行政院農委會與經濟部能源局核定後,才可於此劃設「漁電共生專區」。
- 迴避區
迴避區屬於「稍具生態議題」的非先行區,但迴避區同時屬於「法令禁止開發區」,因此無法應用漁電共生。
💡你的養殖池屬於哪個區呢?可以到「 漁電共生環社檢核 」輸入地號或魚塭號碼查詢喔!
漁電共生類型(二):室內養殖屋頂型
「室內養殖屋頂型」專指可以設置光電設施的「一般室內養殖設施」與「室內循環水設施」,但不包含「防疫型簡易養殖設施」。室內養殖需要具備養殖池、主要樑柱、牆壁、樓地板及屋頂等構造,而屋頂可以全部使用太陽光電材質。
可以申請「室內養殖屋頂型」的設施與用地有以下這些:
- 都市計畫內的農業區
- 非都市土地除了工業區、河川區與特定農牧用區不能設置,其他的農牧用地皆可
- 非都市土地一般農業區與特定農業區的農牧用地,設置「室內循環水養殖設施」應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准
- 非都市土地各種使用分區的養殖用地
💡延伸閱讀>>>
漁電共生類型懶人包
室外養殖地面型 | 室內養殖屋頂型 | |
土地面積限制 |
|
養殖池不超過坐落土地面積 80 % |
設施遮蔽率 | 不得超過 40 % | 屋頂面積 100 % |
產量 | 需維持 7 成以上 | 單位面積放養量與收成量,不得低於室外水產養殖集約式的養殖水準 |
可申請區 |
|
|
不可申請區 |
|
|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漁電共生資訊平台,筆者彙整
漁電共生需要申請嗎?
答案是要的!確定坐落的土地屬於可申請漁電共生的使用分區後,「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人需申請「綠能設施容許使用」,而「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人則需同時申請「綠能設施容許使用」與「農業設施容許使用」,筆者以台南漁電共生申請流程為例,逐一介紹要跑的流程與機關。
漁電共生申請流程:室外養殖地面型
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步驟(一):申請綠能設施容許使用
養殖漁民、養殖漁民團體、營業項目有水產養殖之業者,需檢附設施配置圖、水產養殖設施綠能設施經營計畫與土地使用同意書,向土地所在地的區公所申請後函轉農業局審查通過後,在再由農業局辦理現地會勘與邀集有關位辦理會勘,最後農業局(地方主管機關)綜審,審查通過後才會核發「綠能設施容許使用」。
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步驟(二):申請建照執照
檢附建築物概要表、土地權利證明文件與工程圖樣及說明書,向工務局(建築主管機關)申請。
❗️❗️❗️注意注意,申請建照執照的步驟只在台南市漁電共生規定,筆者提醒一下大家,如果是要申請其他縣市的漁電共生,那究竟是否需要申請建築執照,要記得詢問其他縣市的主管機關進行確認喔!
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步驟(三):申請同意備案
檢附綠能設施容許使用證明文件、環境友善措施自評表(先行區才需提交)、建築執照、同意使用證明與其他應附文件後,即可向工務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備案。
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步驟(四):設備完工登記
檢附同意備案文件、完工照片及平面配置圖與設備型錄及設備序號電子檔,再向經濟發展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申請完工登記。
室外養殖地面型申請步驟(五):造冊列管
完工登記完成後,最後會由經濟發展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函請農業局(原核定的地方機關)造冊列管。
漁電共生申請流程:室內養殖屋頂型
室內養殖屋頂型的申請步驟相較於室外養殖地面型的步驟更為複雜,以下說明提供給讀者們參考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一):申請農業設施容許使用
養殖漁民、養殖漁民團體、營業項目有水產養殖之業者,應檢附設施配置圖、農業設施容許使用經營計畫書與土地使用同意書,向土地所在地的區公所申請,一公頃以下由區公所受理、審查、核准;一公頃以上則由相、鎮、市、區公所函轉農業局審查通過後,再由區公所或農業局辦理現地會勘與邀集有關位辦理會勘,最後農業局(地方主管機關)綜審,審查通過後核發「農業設施容許使用」。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二):申請建造執照、使用執照
檢附建築物概要表、土地權利證明文件與工程圖樣及說明書,向工務局(建築主管機關)申請建造執照、使用執照。
💡延伸閱讀>>>使用執照是什麼? 使照怎麼看、怎麼查?3步驟帶你看懂使照!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三):申請綠能設施容許使用
檢附設施配置圖、水產養殖設施綠能設施經營計畫、土地使用同意書,向土地所在地的區公所申請後函轉農業局審查通過後,再農業局辦理現地會勘與邀集有關位辦理會勘,由農業局(地方主管機關)綜審,審查通過後核發「綠能設施容許使用」。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四):申請同意備案
檢附上述容許使用證明文件、環境友善措施自評表(先行區需提交)與同意使用證明文件,向工務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申請同意備案。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五):設備完工登記
檢附同意備案文件、完工照片及平面配置圖與設備型錄及設備序號電子檔,向經濟發展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申請完工登記。
室內養殖屋頂型申請步驟(六):造冊列管
完工登記完成後,最後會由經濟發展局(再生能源主管機關)函請農業局(原核定的地方機關)造冊列管。
漁電共生爭議?漁電共生變成漁電競爭?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水試所)於 2018 年公布包含「文蛤」、「虱目魚」、「吳郭魚」及「鱸魚」等台灣主要養殖物種,可以在太陽能板 40 %遮蔽率的狀況下,維持 70 %以上的產量,但還是有部分養殖魚種,例如烏魚,無法在光電板下養殖。
原本地主將魚塭租給養殖戶一甲約 30,000 元,但漁電共生施行後,地主租給光電業者可以收取到高達 30 ~ 40 萬元的租金,因此在地主比較願意將魚塭租給光電業者的情況下,便造就不少漁民租不到土地的窘境,像是現在很多烏魚養殖戶就面臨無地可租的狀況。
另一方面,因為政府難以監督魚塭產量是否達到 70 %,因此漁電共生便出現「假養魚、真賣電」等質疑聲浪,而除了「假養魚真賣電」之外,筆者還整理出漁電共生的六大爭議:
項次 | 面向 | 爭議 |
1 | 生態面 | 是否影響候鳥、水鳥棲息等停留地,尚未有科學證明確認。 |
2 | 生態面 | 太陽能板能否承受颱風及豪雨等大型氣候天災,尚未有科學證明確認。 |
3 | 養殖戶面 | 漁電共生的養殖方式跟傳統養殖的操作習慣不同,因此傳統養殖漁民,不一定有能力跟上技術改變,難以保障傳統漁民的工作權。 |
4 | 監督面 | 室內養殖屋頂型尚未納入環社檢核,被建築物遮蔽恐難以維持魚塭生態。 |
5 | 監督面 | 環社檢核僅有前期檢核,無後續監督,對光電業者的拘束力小,可能出現光電業者在環設檢核提出的規劃,與後續完工結果不同。 |
6 | 風險面 | 漁電共生規模化養殖處在試驗階段,例如尚未得知魚塭立柱型是否影響魚塭,因此漁民不敢貿然嘗試。 |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筆者彙整
漁電共生推動狀況?
台灣的太陽能目標為 2025 年達到 20 GW ,其中漁電共生設置目標為 4 GW ,截止 2021 年 6 月 28 日,農委會已通過 7 個漁電共生專區計畫,總土地面積為 649.2 公頃,光電板裝置容量高達 467.9 MW(也就是 0.4679 GW ),並在 2020 年底公告台南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市及屏東縣的漁電共生先行區,面積已達 4,702 公頃。
雖然距離 4GW 的設置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除了政府機關大力推動,我國光電業者也積極投資漁電共生產業、推動智慧養殖案場與成立漁電共生團隊,因此筆者認為台灣要達成太陽能發展的目標應是指日可待!
【房感小知識】GW與MW 是什麼?
「 GW 」是「 Gigawatt 」(中文念吉瓦)的簡稱,「 MW 」是「 Megawatt 」(中文念兆瓦)的簡稱,兩個都屬於能源量詞。
💡1 GW (百萬瓩)= 1,000 MW(千瓩), 1 MW (千瓩)= 1,000 kW(瓦),另外,筆者要提醒一下大家,這個「瓩」與我們平常在電力設備上常看到的「瓦」是不太一樣的喔!「瓩」念作「千瓦」,意思是「瓦」的一千倍!
全台漁電共生發展成效
台南市漁電共生發展成效
根據台南市府農業局之統計,台南市截至 2024 年 1 月底共有 12 件漁電共生地面型案件,設置容量達 197.22 MW,其中數個案場已開始營運。2023 年,金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億祥能源有限公司攜手合作,在南區喜東段案場建置約 18 MW,已完成部分池中目前放養了 130 萬尾蝦苗。另外,大亞集團正開始規劃在七股漁電共生案場建置 85 MW,預計未來能達到年漁獲量 500 噸的目標,而該案場漁獲量包含了蛤蠣、烏魚、石斑魚、虱目魚等魚種。
雲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計畫於 2024 年在北門區建制 128 MW,並預估首年能達到至少 1.8 億度的供應發電量、年減碳量高達 9.5 萬噸、可供應 5 萬家庭 1 年所需電量的目標。該案場內設有養殖池與蓄水池,養殖池主要放養文蛤,並搭配混養虱目魚、白蝦作為工作魚;蓄水池內混養了虱目魚及白蝦,預計 2024 全年能達到漁獲量 500 噸以上的目標。未來若加入吳郭魚等魚類,年漁獲量有望超過 1,500 噸!
隨著台南市漁電共生案場的增加,台南市政府也強調,會持續稽查是否有違反漁電共生相關規定的業者!如果有違反規定之業者,將依法「廢止容許」,以確保養殖漁業的健全環境!
雲林縣漁電共生發展成效
雲林沿海近期面臨人口外移、產值下降等問題,對此中央政府開始在雲林縣口湖鄉等沿海地區推動漁電共生政策,希望能透過光電魚棚的規劃整合漁業及綠能。並希望透過規劃能提升當地漁業的質與量、推廣綠能發展外,更能提供不同就業機會予當地年輕人口,順勢帶動地方發展。
在口湖鄉推動漁電共生的和洋公司,除了持續架設案場外,更積極舉辦回饋鄉里的社區活動,促進當地交流。和洋公司除了在口湖鄉北側 10 村各中小學發放獎助學金外,還捐贈物資予長青學堂及低收入戶,希望能照顧到當地的孩童、長輩及弱勢族群。而和洋公司也承諾,會秉持著「取之地方,回饋地方」的理念,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會持續推動回饋鄉里的活動,協助口湖鄉的弱勢團體及民眾,以提升地方發展。
漁電共生常見問題
Q:太陽能板會造成汙染嗎?是否會影響水質?
太陽能板主要材料為矽,並無毒性,模組外部以玻璃及鋁框緊密封裝,因此不會滲出汙染物,且為求魚塭生態安全,太陽能板僅能以「清水」清洗。
Q:沒有養殖是否能申請漁電共生?如何認定養殖事實?
取得綠能農業許課後就必須要有養殖行為,政府會以漁產物具產銷履歷、購買魚苗及飼料單據、放養量申報及魚貨交易等文件作為判斷養殖經營事實的參考,再加上漁民每年皆需申報放養量,皆可作為相關審查的依據。
檸檬熊的家有一大片寬廣的屋頂,但不知道還可以如何運用!
如果搭建鐵皮屋,夏熱冬冷,居住起來不僅不舒適又有違建疑慮…
如果直接成為曬衣空間又覺得有點浪費…
你也有跟檸檬熊一樣的困擾嗎?別擔心!那就考慮把你的屋頂加入太陽能發電的行列吧 ☀️☀️☀️
「 房感 x 美地能源 」協助屋主們將屋頂價值再活化!把閒置屋頂出租給綠電業者,可享最長 20 年租約、活用閒置屋頂創造高效益,在協助永續發電的同時,還可以像領股利一樣定期領取收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看到這裡,你也想加入「屋頂種電」的行列了嗎?
👉🏻👉🏻點擊連結諮詢更完整的「屋頂種電」資訊吧 >>>請點我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2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