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懶人包|核二廠在哪?除役了嗎?核二廠弊案爭議一次看!

articleBanner
區域生活
時事議題
核二廠懶人包|核二廠在哪?除役了嗎?核二廠弊案爭議一次看!
最新更新時間: 2025/6/29
作者
文章來源
房感知識庫
文章段落

2025 年 5 月 18 日,隨著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停機,台灣正式邁入「核電歸零」時代,象徵超過 40 年的核能發電即將成為歷史。但在這場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關於核電「是否真的告一段落」的爭論卻仍未停歇。近期立法院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開放核電機組可申請延役最長 20 年,也讓已除役的核一、核二,是否可能「重啟上線」,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在這當中,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核二廠,正是一座充滿矛盾與爭議的指標性場址。從 1970 年代作為能源多元化的國家戰略起點,到 1980 年代發電高峰、支撐北部供電;再到面臨地震斷層爭議、海洋生態質疑、延役與除役程序混亂,核二廠始終是輿論與政治角力的風暴核心。

如今,核二廠已進入除役程序,但場址未來何去何從?放射性廢棄物怎麼處理?筆者將帶你一次看懂核二廠的興建背景、發電貢獻、歷年爭議到最新弊案風暴,全面了解這座「即將被遺忘,但不該被忽略」的核能地標。

核二廠在哪裡?為何核四要蓋在旁邊?揭開台灣北海岸核電廠布局!

核二在哪裡?

你知道台灣的核電廠在哪裡嗎?許多人聽過「核一、核二、核三、核四」,卻未必清楚它們實際的地理位置。事實上,台灣電力公司第二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二廠)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國聖埔地區,距離知名景點野柳地質公園不遠,面朝太平洋、背靠山林,是一處典型的北海岸風景區域。

核二廠外觀

核二廠於 1974 年動工,是台灣第二座興建的核能發電廠,也是當時政府推動能源多元化政策的重要一環。其前身「 核一廠 」位在相鄰的石門區,而後續規劃的「 核四廠 」則選址於再往東邊的貢寮區。除了設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之外,台灣其餘三座核電廠幾乎都集中在新北市北海岸,從地圖上來看,核一、核二、核四幾乎排成一線,形成一條「核能走廊」。

全台核電廠分佈

北台灣核電廠佈局?

這不禁讓人好奇:明明已經有核一、核二,為什麼還要在地質條件相近、也同樣靠海的貢寮,再蓋一座核四?這樣的區位選擇背後,其實涉及當年對能源安全、地形條件與電力傳輸效率等多重考量,也埋下了日後核四爭議不斷的伏筆。

當年政府選擇在貢寮蓋核四廠,儘管它與核一、核二距離不遠,地質與環境條件也相似,背後其實有幾個主要考量:

  1. 靠近北部用電核心地區:台灣北部一直是工商業與人口密集區,用電需求高。將核電廠集中設於北海岸,可減少電力在傳輸過程中的耗損與建設成本,強化供電穩定性。
  2. 地形條件與冷卻水源便利:核電廠需大量海水作為冷卻源,北海岸地區地形開闊、臨海條件佳,技術上更容易設置大型核能設施。
  3. 既有核電設施與專業人力基礎:既然核一、核二已在鄰近地區運作,當地已有核能專業人力與基礎設施,可望減少新廠啟用的磨合成本。

然而,這樣的「集中布局」也引發不少質疑:批評者認為,一旦北部地區發生重大天災或事故,三座核電廠可能面臨連鎖災害風險。此外,選址貢寮的過程中,地方居民參與與資訊透明度不足,也讓核四成為歷年最具爭議的能源建設之一。這些問題,至今仍影響著台灣的能源政策與社會信任。

💡延伸閱讀>>>核四廠爭議懶人包!核四廠在哪裡?核四為什麼不能用?台灣核電2025走向歸零?!

為什麼要建核二廠?細數發展歷程與選址爭議!

在 1970、1980 年代的經濟快速起飛下,臺灣逐步從水力轉向火力發電,但火力發電高度仰賴進口石油,尤其來自動盪不安的中東地區。在 1973 年石油危機後,燃料成本飆升,政府決定積極開展核能計畫,以確保能源自主與供電穩定。因此,核二廠與核三廠被納入當時的「十二項建設」中,於 1974 年 9 月動工, 1978 年吊放反應爐設備,最終第一部機組於 1981 年底商轉,第二部機組於 1983年正式運轉,總裝置容量達 1,970 MW,供應約 300 萬戶家庭一整年的用電量。

儘管當時政府宣稱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迫切,核二廠自成立以來仍面臨多項質疑:

  1. 選址靠近活動斷層:核二廠座落於新北市萬里區,距離已知的山腳斷層僅約五公里。專家擔憂,若發生大規模地震,恐對廠區結構與核安構成嚴重威脅。這樣的地理條件也讓不少民眾質疑,是否曾充分評估地震風險與避災能力。
  2. 海洋生態與保育疑慮:核二廠營運時需大量抽取海水進行反應爐冷卻,再將升溫後的熱水排回海中。這樣的「熱排放」可能造成海水溫度異常,影響浮游生物、珊瑚與魚類等溫度敏感物種的生存環境。廠區排水口鄰近野柳與翡翠灣,這些區域原為潛水與潮間帶生態的熱點,環團擔憂當地生物多樣性長期受到干擾與破壞。

💡延伸閱讀>>>斷層是什麼?台灣有幾條活動斷層?斷層查詢方式?台灣地震熱區在這裡!

1975年核二廠興建歷史照片

核二廠發電量有多大?對台灣電力供應有多重要?

在台灣核電發展的歷史中,核二廠發電量始終扮演關鍵角色。當核二廠全盛運轉時,每年發電量高達 150 億度電等同於可供應超過 300 萬戶家庭一整年用電,對穩定北部地區用電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 2023 年為例,雖然核能在台灣整體電力結構中的發電占比已降至約  6.3 %,但在核二廠除役前,它是支撐核能比重的主要來源之一。

此外,核二廠也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透過「電業回饋金制度」補助當地社區。這筆回饋金是由台電根據核二廠的實際發電量或裝置容量,定期發放給電廠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與居民的補償機制,其用途廣泛,包括:

  • 改善道路、公園等公共建設
  • 補助地方學校設施與社區活動
  • 發放獎助學金、老人關懷金、弱勢救助金
  • 舉辦健康檢查、環保宣導活動等

然而,隨著核二廠於 2021 年與 2023 年分別完成一、二號機除役,這筆長年穩定的核電回饋金收入也面臨終止,讓許多居民開始關注除役後的地方財政轉變與土地再利用問題。

核二廠現況!核二廠除役了嗎?目前國內核電廠除役現況為何?

核二廠目前已全數除役。根據台電公告,核二一號機於 2021 年 12 月停機除役,二號機則在 2023 年 3 月正式退役,標誌著這座 1970 年代興建、運轉超過 40 年的核電廠劃下句點。除役後,廠區進入長達 20 年以上的退場程序,包括反應爐拆卸、放射性設施清理、核燃料轉移至乾式貯存場,以及未來場址的復育與再利用規劃。

然而,核二廠除役並未劃下爭議的終點。環評資料不完整、乾式貯存選址透明度不足、缺乏與居民的有效溝通,使得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至今仍表達憂慮。儘管台電強調,除役過程會遵循國際標準並接受核能安全委員會監督,但相關子法、環保機制與實質進度仍有待加強與說明。

不過, 2025 年 5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六條修正案,開放核電機組執照最長可延役 20 年,引發高度關注與爭議。儘管此修法為核能重啟「開後門」,行政院與台電均表示目前並無延役規劃,且相關子法尚未制訂完成,核一與核二因已進入除役階段,若要重啟,技術門檻與程序複雜程度將遠高於單純延役。

台電也表示,根據國際經驗,一旦核電廠進入除役階段,部分系統開始拆除、設備老化加劇,重啟所需的技術、人力、財政與安全評估成本極高。截至目前,全球尚無成功案例能在「完成除役程序後」重新啟動商業核電機組。因此,從實務上來看,核一與核二重啟的可能性極低。

除役後會留下什麼?核電廠除役產生多少廢棄物?

隨著核二廠完成一號、二號機的除役,這座位於新北市萬里的核能發電廠已正式邁入長達 25 年的退役計畫。除役過程將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為期 8 年的「除役過渡階段」,此期間將進行設施準備、輻射評估與安全監控;接著是長達 12 年的「除役拆廠階段」,逐步拆除反應爐、汽機系統與相關放射性設備;第三階段為 3 年的「最終狀態偵測階段」,確認場址輻射是否符合環境安全標準;最後是 2 年的「廠址復原階段」,將剩餘設施與建物拆除,使場地回歸自然或轉作其他用途。

核電廠除役後計畫

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一定數量的低放射性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大多來自反應器內部組件、中子屏蔽牆、管線與熱交換器、污染的地面與結構材料等;此外,過程中也會出現少量的二次廢棄物,例如污染泥土、濾材、潤滑油、防護衣、除污器具與輻射帳篷等。雖然看似龐雜,實際上根據台電資料,真正需依放射性標準處理的廢棄物僅佔總量的 2~6%。

針對除役後產生的這些廢棄物,台電已規劃在核二廠內部新建一座專用的低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庫,預計 2031 年啟用,容量可達 12.5 萬桶(55 加侖桶計算)。目前核二已有三座舊有貯存庫,專門儲存運轉期間產生的廢棄物,新設貯存庫將專供拆廠階段使用。對此,萬里當地居民表達安全疑慮,擔心輻射外洩影響環境與健康。台電則強調,貯存設施將設有多重屏蔽與即時監測系統,輻射劑量會嚴格控管於標準之內,確保民眾與環境安全無虞。

除役之後,土地何去何從?

核電廠除役不只是技術與安全工程,更是一場關於「土地再利用」的公共治理議題。核二廠位於新北市萬里區,佔地超過 200 公頃,背山面海,交通便利、設施完整,無論在地理位置或基礎建設上,都具備轉型潛力。隨著除役進程啟動,未來廠址的使用方向也成為地方政府與民間高度關注的焦點。

至於核二廠廠址未來用途,目前尚無定案。由於土地面積廣闊,且部分設施可望保留或改建,有意見提出可轉型為地熱電廠、再生能源設施(如太陽能)、工業用途、甚至作為環境教育基地。但無論哪一方向,皆需等除役程序結束、輻射完全清除後,才能進行後續規劃,也需經環評、地方審議與社會共識形成。然而,世界上已有多座商用核能電廠在除役後成功轉型,以下是幾個代表性的國際案例可作為參考:

國家/電廠名稱 再利用方式 備註
德國 KKN Niederaichbach 綠地供無限制使用 1995 年完成拆除工作,土地已完全清除輻射,還原「綠地」使用
美國 Shippingport 綠地供無限制使用 世界第一座商用核電廠,已整地為公共用途
美國 Fort St Vrain 燃氣發電廠 原址重建為天然氣發電設施,延續能源使用價值
美國 Rancho Seco 燃氣發電廠 舊廠部分轉為燃氣機組,其餘區域作為太陽能電廠與自然保護區
德國 Greifswald 生質柴油設施 部分區域轉型為生質能源工廠,融合綠能產業

德國 KKN Niederaichbach 發電廠(左),拆除後的綠地(右)

核二廠最新消息!採購爆弊案!前廠長涉貪遭調查

就在核二廠除役進程持續推進之際,近日卻爆出一起震撼業界的採購弊案。台灣電力公司核二廠傳出前任曾姓廠長涉嫌收受承包業者現金賄賂,以圖利廠商順利得標並通過設備驗收,案件現正由北檢偵辦中。

檢方依《貪汙治罪條例》展開調查,罪嫌包括不違背職務收受賄賂與財產來源不明。初步掌握除上述款項外,曾男名下還有數百萬元財產來源存疑,未來將持續釐清是否涉及洩漏底價或為特定廠商量身訂作採購條件。

這起弊案不僅再度突顯核電除役工程的監督漏洞,也讓外界擔憂在龐大的採購預算與技術門檻之下,是否還潛藏其他黑箱操作空間。未來,除役與後續土地再利用的每一步,更需要建立更嚴謹的監管制度與資訊公開機制,才能確保社會信任不再流失!

【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週餘
2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2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

免費加入房感會員

本網站所提供之交易資訊來源皆為「內政部實價登錄」,房價資訊均已排除特殊交易及極端值。本網站對資訊之正確性與即時性不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投資之意。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進行的後續交易,若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相關風險。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HouseFeel.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