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懶人包! TOD是什麼?TOD 有什麼特色?士林TOD案例介紹!
「 TOD 」,是近來新聞上常聽到的詞,尤其在捷運士林站、劍潭站附近,近日也常常因為捷運TOD 的發展備受討論。而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政治人物,講到TOD時都會一同提到都市計畫,TOD 與整個都市的發展似乎有很深的關聯性。
究竟為何會有 TOD ?它是個怎樣的概念?又會對於都市帶來什麼效益?國內外有沒有什麼例子可以參考呢?以下將由筆者為大家一一解惑!
💡編按:近年來,「 TOD 」軌道經濟發展已經越來越活絡!不只雙北地區,台中、高雄亦積極發展 TOD 模式,例如台中捷運局招商的「G9-1聯開」案,以及交通部鐵道局招商的總投資金額逾 200 億元的「台中高鐵娛樂購物城」,預估兩案完工後皆可帶動當地的人流、經濟發展!
💡TOD最新消息!台北捷運劍潭站多目標大樓在 2024 年 6 月 24 日動土,預計 2028 年完工!未來將採A級商辦規格辦理,而北捷董事長在致詞時表示,此棟 TOD 多目標新大樓非常適合輝達企業總部進駐,公開向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喊話!
究竟「 TOD 」到底是什麼意思? TOD 發展有這麼厲害嗎?一起和筆者到內文看看吧!
TOD是什麼?
「 TOD 」,全名是「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 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 」,指的是以大眾運輸為導向的都市發展,由美國都市計畫師彼得·卡爾索普(Peter Calthorpe)於 90 年代提出。TOD 概念的本質是同時考量「交通」與「土地使用」兩項要素,兩者相互配合來規劃大眾運輸場站及其周圍地區,以阻止都市蔓延的現象發生。
直白地說,它透過大眾運輸場站,在其周圍增加土地使用的密度與種類,將人與活動引導至大眾運輸周圍,並藉由人行空間將大眾運輸場站和周圍地區進行連接,使得大眾運輸使用較為便利、整體都市呈現集約發展。
總而言之,TOD 就是讓「都市的發展」隨著「大眾運輸沿線」開發,而不再是漫無目的開墾或是沿著一般的公路建設。藉此讓民眾因為更接近大眾運輸工具,而更願意使用大眾運輸、減少汽車使用率,進一步改善日漸惡化的交通。
TOD為什麼會出現?
二次大戰後,私人運具大量增加,使得同樣的時間下,民眾可活動的範圍大幅增加,在未妥善控管下,民眾紛紛搬到都市外圍,形成都市蔓延的現象,如此導致土地資源被過度消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隨著私人運具越多且越多人搬到郊區,大眾運輸的建設跟不上都市擴張速度,交通問題也開始浮現,每當尖峰時間,大量汽車充斥道路,形成道路的擁擠,除了增加交通時間外,大量的燃料也被消耗並且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進而加劇氣候變遷。
TOD特色有哪些?
TOD的特色為 「 6D原則」:
- 目的地(Destination):
TOD 希望讓人們的目的地靠近大眾運輸場站沿線,使民眾可藉由搭乘大眾運輸便輕鬆抵達目的地,像是上班地點在捷運站附近、百貨公司在火車站附近等。 - 距離 (Distance):
不論是從家裡到大眾運輸場站,或是從大眾運輸場站到目的地,要以步行距離 400 ~ 800 公尺為範圍,使人得以步行或騎乘自行車。 - 設計(Design):
公共空間需要進行設計,以鼓勵步行或騎乘自行車,像是人行道有足夠寬度、街道旁有植栽綠化、擺放街道家具與公共藝術等,使行人感到舒適、安全。 - 密度(Density):
增加大眾運輸場站周圍地區的土地使用密度,像是高密度住宅和高密度商業大樓,如此可讓大眾運輸有更多人使用,使大眾運輸有足夠運量能營運。 - 多樣性(Diversity):
增加大眾運輸場站周圍地區的土地混合使用,使民眾可藉由步行便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以降低對私人運具的依賴,像是住家附近有學校可以滿足教育需求、有商店可以滿足吃飯需求、有公園可以滿足休閒需求。
此外,這麼做還可已達到分散人流的效果,使都市無時無刻充滿活力。像是公園的早上老人會來運動、中午上班族會來吃午餐、下午家長會帶小孩來放電、晚上年輕人會來打球。 -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需求管理包括鼓勵步行與大眾運輸需求和懲罰私人運具需求,鼓勵措施如補貼大眾運輸服務、自行車前幾分鐘免費等;懲罰措施則例如減少停車位、提高停車費率等。
TOD 效益
TOD的效益,我們分可以為積極面以及消極面來介紹,先簡單地總結來說,就消極面而言,TOD可以減少都市蔓延造成的弊害;而就積極面而言, TOD則可以增加其他效益:
TOD消極面效益
- 節省土地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
- 降低汽車使用並減少交通擁擠
-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空氣汙染
- 降低基礎設施的興建和營運成本,如電力、自來水、汙水處理
TOD積極面效益
- 增加運具的選擇
- 增加大眾運輸的使用率
- 增加步行與騎乘自行車的安全性
- 增加土地使用效率
- 住家與活動地點距離縮減,增加可及性和便利性
- 財政支出更有效率
國外TOD案例介紹:巴西 Curitiba
Curitiba都市概況
- Curitiba 位於巴西南方,為巴西第七大城,面積為 435 平方公里, 2010 年時人口數為 175 萬,平均每人GDP為 20,154 元。
- Curitiba 從 1965 年開始規劃,目前有五條發展主軸,主軸上為快捷公車專用道( BRT ),總長 72 公里,並有 270 公里的接駁路線和 185 公里的區間路線,主軸的中央為公車專用道,兩側則各有兩車道。
- 車道兩旁的土地呈現高密度發展,此外還有 50 個街廓的行人徒步區,限制車輛進入,有 40% 人口住在主軸沿線 3 個街廓以內。
- 每天公車旅次達 226 萬,工作旅次的公車比率約 75% ,運具分配上,公車 45% ,小汽車 22% ,步行 20% 。
Curitiba的TOD策略
- 主要軸線上,整合大眾運輸和土地使用,促使都市呈現線性成長
- 主軸線上建立快捷公車,吸引住宅和商業在主軸線上的集中
- 在主要軸線兩個街廓內允許高密度使用和混合使用,兩個街廓外之密度則隨距離減少
- 鼓勵沿主軸的零售市場
- 市中心公共停車場很少,另外私人停車場費率高
國內TOD案例介紹: 士林TOD
士林TOD都市概況
為引導台北市未來朝向大眾運輸導向的都市發展,鼓勵場站周邊作較高強度使用,有效提升大眾運輸搭乘率及減少私有運具使用,制定台北市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地區計畫,以捷運站為據點規劃 33 個 TOD場站開發政策。
「 士林TOD 」是台北市第一個 TOD案例。士林捷運站是第一級場站之一,每日進出站人次可達 56,455 人,由台北捷運公司進行開發示範,透過場站空間活化,帶動周邊地區朝向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選擇士林捷運站為第一個 TOD 案例的原因有以下兩個:第一,士林捷運站是捷運環狀線與信義淡水線交會點,是人流來往的必經之地,未來更是泰山、三重、新莊地區民眾進入台北市的第一站。第二,士林捷運站附近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如士林夜市、士林官邸、故宮博物院等,這些資源代表士林捷運站具有十足的發展潛力。
💡延伸閱讀>>>
士林TOD發展構想
- 鼓勵提供會議、展覽交流等公共性空間使用,政府可協助提供小型辦公空間、共享工作室等創業支援設施
- 地區作住宅使用時應鼓勵提供適合青年居住之住宅及公共住宅空間,以及幼兒托育、高齡照護等地區所需之公共設施
- 地區開發基地應考量適度折減法定停車空間數量
- 開發基地應依循兩側現有紋理退縮留設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
- 鼓勵基地內留設東西向之人行通道
士林TOD聯合開發案
士林TOD 中比較著名的是,台北捷運公司決定利用士林站旁邊的空地進行「捷運聯合開發」,興建地上 20 層( 6,400 多坪)、地下 4 層( 3,600 多坪)的多功能大樓,該大樓與士林捷運站有連接通道,不須繞道即可直接進出。建物中設有地下設置停車場、購物商場、多功能辦公會議廳、飯店休閒等設施,是棟多功能的大樓,串聯起商業、購物、娛樂等機能,預估年產值達 1.8 億元。目前正在施工及監造階段,預計 2023 年 10 月以前可以興建完成。
💡延伸閱讀>>>捷運共構宅是什麼?捷運宅房價?酒店式公寓是什麼?值得買嗎?
【參考資料】
- 台北市大眾運輸導向發展地區計畫
- 捷運士林站TOD大樓公開說明會
- Global Platform for Sustainable Cities(GPSC)
- 凌瑞賢「運輸規劃原理與實務」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2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