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如何打造優質生活空間?社宅物業管理、修繕服務及住戶守則全解析!

為了落實居住正義,政府大力推動社會住宅政策,目前已達成 20 萬戶的階段性目標,各地區社宅戶數逐漸增加,也讓更多民眾得以享受到社宅服務。然而,如此大量的社會住宅應該如何來管理?繼本系列第一篇〈社會住宅是什麼?社會住宅可以住多久?社宅有哪些特色?〉和第二篇〈社會住宅怎麼來的?社宅的土地來源?社宅前置整備工作有哪些?〉後,本篇將帶領大家一同認識社宅現場的日常運作,特別聚焦於社宅社區的管理與服務,看看管理單位是如何確保住戶們的生活品質,打造安心樂活的宜居家園!
📣 社宅申請開跑!1,470 戶限時招租中👉馬上看地點&申請方式
社會住宅與民間租屋大不同
在民間租屋市場,租賃事務通常由屋主自行處理,從租約簽訂、入住時的房屋點交、租約期滿後的點退,到房客屋內的修繕需求,大小事務,都由個別房東與房客之間進行溝通協調,但多數屋主不具租賃專業,故而容易衍生各種租賃糾紛。
反觀社會住宅,由於房東是政府(或其指定專責機構),因而承租戶的各項權益受到行政及民意機關的層層把關。除此之外,政府更汲取過往興辦國民住宅等公營住宅的經驗,明白屋況品質的維持將是社宅政策能否長久推行的關鍵!為了確保社宅住戶能夠享有優質的生活環境,政府與物業管理公司、修繕廠商等專業者攜手合作,確保社宅物業管理的順暢,包括社宅內部及公共空間設施設備的修繕與更新、社區環境的維護與整潔、住戶管理規約的制定與落實、社區安全管理與住戶服務等大小事,都是社宅管理的重要環節,也讓社宅成為一項更安全、舒適且可負擔的居住選擇。
社宅社區的物業管理與服務
近年社會住宅數量快速增加,多數社宅社區的戶數規模在數百戶到千戶不等。如何長期營運管理這些大型社區,讓它們長久保持基本的環境與品質,無疑是一大課題。鑑於社區管理事務的複雜度,社宅主管單位往往會委託專業的物業管理及保全團隊進駐社宅並提供必要的社區管理與服務,確保社區保持適宜居住的狀態。
物業管理人員擔活躍於社宅社區服務的第一線,除了處理現場各種狀況並回報國家住都中心,更負責社區安全、清潔及修繕等業務,負責的範圍包羅萬象,其角色非常吃重。以國家住都中心管理的林口世大運社宅為例,其提供的基礎社區生活服務項目就包含:公共空間管理、住戶訴求處理、郵件包裹代收、重要訊息公告或通知、垃圾處理回收、停車場使用管理、防災系統安檢、社區水質檢測、病媒蚊防治以及環境清潔維護等。
國家住都中心身為「案主」,既是監督角色,也是物管公司可信賴的重要後盾,雙方的合作除了初期的磨合外,更多的是互相支持。例如國家住都中心會定期與物業管理公司舉行會議,即時掌握社宅管理現況,以確保社區運作走在正軌上。正因審慎穩健的營運模式確保社宅十年如一日的良好居住品質,許多社宅住戶在租約期滿仍會期待並嘗試申請其他社宅社區。
社宅物管的家戶訪視與關懷
不同於一般租屋,社會住宅依據《住宅法》會優先提供至少40%的戶數給社會或經濟弱勢者,進一步保障弱勢族群的居住需求。因此許多社宅管理單位在這一框架下,除了擔負「管理」職責,還會進一步強化社區內的安全網絡,為弱勢住戶提供各種支持性服務。同樣以國家住都中心為例,要求社宅的物管團隊須配置「訪視祕書」,除對新入住的社宅住戶進行家訪,更透過定期的高風險住戶訪視及日常觀察,爭取在住戶發生異常的初期階段便及早發現,進而聯繫專業社工評估並預防性介入,即時處理以避免家庭困境進一步惡化。透過社宅物管的協助,社福資源與支持系統將能觸及社區的千家萬戶,補足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哩路!
物管的訪視服務不僅能幫助營運管理團隊主動發現社區內部的潛在問題,並提前做好預防性處置,也能拉近社宅物管團隊與住戶之間的距離。透過訪問關懷,住戶不僅能感受到來自社宅管理單位的關心,還能在日常互動中實際感知到社區內部服務的運作,進一步增強住戶的心理安全感與對社宅認同感,營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社區氛圍。
社宅修繕與維護的原則
在一般的租屋情況下,當住戶遇到修繕問題時,通常需要依賴房東的協助來處理。然而,現實情況往往是房東無法立即處理修繕需求,甚至有可能讓住戶自行修繕。這些情況會大幅影響租屋的生活品質,無論是設備故障、損壞或漏水,都會給住戶的生活造成不便,消防安全攸關的設備若是年久失修,甚至可能造成公共安全疑慮。除此之外,社區各項設施設備或環境維護不佳,也容易使社區走向難以挽回的衰敗。
有鑑於此,今日的社會住宅管理格外重視建立專業、高效率的修繕維護機制。平時,戶內及公共區域設施設備如有故障損壞情事,住戶可以直接通知物管人員(服務中心)或於住戶APP報修,由物管人員協助住戶及時排除或修復故障問題。
以林口選手村社宅為例,住戶一旦通報維修問題,服務中心會立即處理,並根據問題的緊急程度進行調度。對於緊急維修情況,會確保在兩小時內派遣修繕人員到達現場;若是非緊急情況,則會力求在一天內完成維修。若需額外準備維修材料或物品,則可能需要三天時間;而特殊情況下的維修,則會依情況延長至七天以上。
室內修繕的責任歸屬及判定
在民間租屋市場裡,房東與租客間對於水龍頭故障、馬桶堵塞等狀況的後續修繕與責任歸屬通常由雙方合意決定,雖然便利,卻也因責任歸屬不明而衍生不少爭端。為減少責任歸屬不明導致一方權益受損,社會住宅除將租賃範圍內的設施設備損壞的原因區分為「人為(非正常使用)」或「非人為(正常使用)」兩種情況,並盡可能確保檢查過程公正透明。
以國家住都中心的退租驗收流程為例,國家住都中心已制定「退租屋況判定標準作業程序」,規範退租時各項設施設備點退的判定標準與處理原則,退租點驗分為初勘(確認設施設備及損壞責任歸屬判定)、複勘(點交及確認修繕費用)兩階段,由四方(承租人、服務中心、修繕廠商及國家住都中心)共同進行。由此確保整體退租點驗流程合理、透明、公正,在住戶權益和社宅公共利益之間取得平衡。
除日常修繕,社宅管理單位也會研訂中長期的修繕和更新計畫,使建物與設施設備長久維持在良好的使用狀態,住戶於整個租賃周期內都能享有良好品質的居住環境。
社宅住戶守則(管理規則)
良好的社會住宅生活品質不僅有賴完善的設施與管理,更需要全體住戶共同維護社區秩序!目前,無論是中央或地方社宅管理單位,皆透過「租賃契約」和制訂「住戶管理守則(生活公約)」確保社會住宅的基本居住品質。
住戶管理守則與一般社區公約類似,涵蓋針對影響社區居住品質、導致社區環境災害、破壞居住安全、造成住戶生命安全威脅或其他違反法令的行為皆訂定相關規則,以確保社區的和諧,並避免少數住戶對他人造成困擾,若有住戶違反,物管人員可以依照規則進行適當處理。
為了讓「住戶管理規則」更具實效,目前中央與各地方縣市並無統一的社會住宅住戶管理規則,但各地社宅基本上均有設計「記扣點(分)」的機制,若住戶有違規行為,將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相應的扣點(記點)處分,扣點數累積達到 一定 點(分)數以上,住戶將被強制終止租約及搬離。
同樣以國家住都中心研訂的《住戶管理規則》為例,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規定事項,其實與民間常見的社區公約並無太大區別。諸如公共空間勿堆置私人雜物、勿使花盆水滴低落屋外、晚上10以後禁止施工發出噪音……等等,都是普遍可被接受的生活共識。就林口選手村社宅營管團隊的經驗來說,絕大部分的社宅居民違反規定的機率也很小。不過,當少數住戶產生擾鄰行為的時候,這些規則的存在,便能夠產生約束效果。譬如新聞上常能見到囤物行為導致環境髒亂的報導,在社宅當中,物管人員就可以引用管理規則,及時做出處置。
社宅扣點制度會考量住戶原有生活習慣或非蓄意違規的情況,給予彈性修正機會,對於非蓄意違規的住戶,物管人員會先予以勸導或警告,若經溝通後住戶仍再次違規,管理單位才會發函執行扣點處分,這種彈性設計一方面讓社宅管理更加人性化,並盡量避免過度懲罰。
不過針對一些重大違規行為,社宅管理單位可能會逕行執行扣點或強制解約,以確保社區整體的居住安全。例如針對妨害公共安全、不法惡意行為、蓄意破壞公共設備或因個人因素影響社區安寧、衛生等等行為,管理單位會依規定立即終止住戶租約,不但確保所有社宅居民的共同利益,也讓住戶能更安心的住在社宅中。
社會住宅住戶公約的設立並非旨在過度約束住戶的自由,而是希望透過這些規範促進住戶間的相互尊重與自主管理。目前臺灣的社宅管理經驗仍屬摸索階段,各社宅管理機關也持續依據社區實際情況,定期調整住戶公約和租賃契約書,以探索更多有效的管理方式,盡量在符合住戶生活習慣的前提下,適度約束個別行為、以避免產生影響社區安全或降低環境品質的事件,讓住戶都能享受舒適、安全的社宅生活。
完善管理是實現社宅永續家園的基石
無論是物業管理、訪視服務、修繕維護或住戶管理規則,各項做法均是為了維繫社會住宅長久居住的品質,住戶在這裡不僅享有安寧的居住環境,也能感受到來自鄰里的支持與溫暖,不僅獲得物理上的棲居空間,更擁有心理上的安居家園。
📣 1,470 戶中央社會住宅招租啦🔥
🏠 從北到南通通有 👉
📍台北萬華《萬華安居》:859 戶
📍新北三重《五谷好室A》:150 戶
📍桃園中壢《龍岡好室》:161 戶
📍高雄左營《崇實安居》:300 戶🗓 申租期間 👉 2025/6/9~7/8(全面線上申請,24小時不斷線!)
💡 想了解更多?>>>請點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