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日本板塊?日本斷層在哪?日本的防震措施!
近年來 日本地震 災害頻傳,而日本以強大的危機處理及預防能力打響國際知名度,並積極與其他國家組織分享地震防災的經驗和技術,其中就包括同屬地震板塊交界處的台灣,兩國互相交流促進整體地震災害預防及減災能力的提升。相信身處在台灣的我們早已熟悉本國的地震相關資訊,但關於「 日本地震 」的資訊? 日本地震 板塊有哪些?日本斷層帶在哪?日本地震防災應變措施與台灣又有哪些不同之處?是不是就不太了解了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日本地震 」吧!
🚨日本地震快訊!日本九州宮崎東面太平洋在 2024 年 8 月 8 日 16:43 發生規模 7.1 地震,最大震度達 6 弱!而日本政府也即時發出海嘯警報並停駛新幹線!隨後日本氣象局更表示「未來一週恐怕再有 8 級以上強震」?究竟 日本地震 為何那麼頻繁?現在日本防災怎麼訓練的?快到文章內好好瞭解「 日本地震 」吧!
日本地震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以東、太平洋的西北處,在歐亞大陸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及菲律賓板塊四個板塊之間,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日本火山及 日本地震 活動頻繁。自古以來曾發生多次大大小小規模的 日本地震,除了地震本身帶來的危險性外,因地震所引發的的海嘯和火山活動更是對居民造成嚴重的生命威脅,也引起廣泛的國際社會關注,因此本文將會介紹「 日本地震 」的相關知識,以及日本目前的防震措施有哪些!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簡單介紹近 30 年來在日本各地發生的知名 日本地震 事件:
日本地震:阪神大地震
「 阪神大地震 」,又稱「 神戶大地震 」或「 關西大地震 」,發生在 1995 年 1 月 17 的日本關西地區,震央位於神戶西南方的明石海峽,此次為最大震度為 7.3 的日本地震事件。阪神大地震在 日本地震 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因當時許多日本學者認為日本關西地區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很低,導致該地區缺乏充分的防災措施及緊急救援系統,特別是神戶周邊許多交通要道都需通過隧道或高架橋,交通要道在阪神大地震時受到嚴重的損壞,而大大影響了搜救行動的速度,造成許多人員傷亡。因此,阪神大地震的發生可說是直接促使相關單位開始加強日本地震科學研究、城市建築防震及交通防震等相關措施。
日本地震: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311 大地震)
「 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或是一般人更耳熟能詳的「 311 大地震 」,於 2011 年 3 月 11 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外海,震央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東部的太平洋海域,是日本有史以來首次記錄到震度規模超過 9 的地震。除此之外,311 大地震所引發的巨大海嘯更是造成一系列的災難性事件,其中包括著名的福島核災,導致日本大規模的生活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滯,是當時數十年來日本本土所遭遇的最大自然災害。
日本地震:熊本地震
「 熊本地震 」,於 2016 年 4 月 16 日發生在日本西南部九州島,震央位於九州中部的熊本縣,是一次最大震度為 7 的 日本地震 事件。此次地震導致熊本縣多處建築物倒塌、交通路線損壞、重要文化財產熊本城天守閣屋頂瓦片掉落、城牆毀壞。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災後儘速指示相關單位掌握災害情況以便救災,當時日本天皇明仁與皇后美智子隨後也取消靜岡訪問行程,向熊本縣的災民傳達慰問之意。
日本地震:能登半島地震
「 能登半島地震 」,於 2024 年 1 月 1 日發生在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震央位於石川縣穴水町東北 42 公里處,此次是氣象廳實施緊急地震速報以來範圍最廣的一次 日本地震 ,並伴隨著「 長週期震動 」,長週期震動會導致高樓層發生共振,使得搖晃更久更劇烈,且長週期震動有遠距離傳播的特性,因此就算在幾百公里外的縣市也會受到影響。此次的日本能登半島地震也造成石川縣多棟建築物倒塌,是 2024 年以來規模較大的 日本地震 之一。
日本板塊有哪些?
在了解日本板塊之前,生長在台灣的我們都知道台灣是一個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兩個板塊之間的島嶼國家,地震運動已然非常活躍。然而,相較之下,日本居然是位於四個主要板塊—歐亞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之間的國家!這使得 日本地震 活動非常頻繁,那究竟這幾個板塊的相對位置為何?對於日本地震又有什麼有趣的小知識呢?此段將會逐個說明!
💡延伸閱讀>>>板塊是什麼?板塊構造?板塊運動?世界板塊介紹!
歐亞板塊
「 歐亞板塊 」是全世界最大的板塊之一,涵蓋了大部分的歐亞大陸及中東地區,與日本西部地區接壤。歐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印度板塊的交界處是地震發生頻繁地區,板塊之間相互擠壓也造就了許多不同的地貌,例如喜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塊擠壓歐亞板塊所形成的結果。
菲律賓海板塊
「 菲律賓海板塊 」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板塊,分佈區域位於菲律賓周圍的海域,西部以菲律賓群島、台灣和琉球群島為界,北部以日本為界,東部為馬里亞納海溝隱沒帶,南部則以雅浦島、帕勞和印度尼西亞最東部的島嶼為界。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是台灣島的形成原因,且這一過程時至今日還在繼續。
太平洋板塊
「 太平洋板塊 」是全世界最大的主要板塊,面積超過一億平方公里,與北美板塊在日本東部外海接界產生斷層帶,即為著名的馬里亞納海溝。
北美板塊
「 北美洲板塊 」是北美洲的主要板塊,涵蓋了北美洲大部分的地區,包括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和格陵蘭等地區。北美板塊南部邊界與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在日本中部地區接壤。
以上就是日本主要四個板塊的分佈情形,板塊擠壓所產生的隆起、褶皺、斷層等豐富的地質地形對研究地球演化的過程都富含重要意義。
日本斷層分布在哪?
尤如前述,日本位於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及北美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日本地質調查所得出的數據,位處地震帶上的日本,國內有多達 114 條斷層帶!這也是 日本地震 如此頻繁的原因!
日本中央構造線
其中,最為知名且重要的日本斷層系統即是「 中央構造線 」,中央構造線是一條貫穿日本中部,包括多條並行以及相互交錯斷層的地質結構,一路從關東延伸到九州,總長達 360 公里,相當於台北到高雄的行駛距離。這條中央構造線因在不同的地質區域間大量運動,而形成了一條分界線,兩側排列了不同的岩石,是日本最長、最重要的斷層之一,也是 日本地震 的主要活動來源。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央構造線貫穿了日本的山脈、河流和平原地帶,對日本的地形和地貌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它並不是板塊邊界。
除此之外,中央構造線是一個活躍的斷層系統,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自 1995 年阪神大地震後就開始加強日本各地斷層的調查。據調查發現,若中央構造線這條斷層發生斷裂,可能引發規模達 8.0 的地震,各地最大震度可能達到 6 至 7 級,因此有關當局也都針對斷層區上的建築進行遷移,希望能夠降低 日本地震 可能帶來的災害。
日本地震震度?
根據日本地震研究委員會所制定的《日本氣象廳地震強度等級相關說明表》,是日本氣象廳對於日本地震震度的描述指標!日本地震震度階級從 1級 到 7級,分別代表不同地震的強度對人類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等級 | 日本地震震度 | 人類行為 |
0級 | 0–0.4 | 雖然人們感覺不到震動,但地震儀卻紀錄了震動 |
1級 | 0.5–1.4 | 人在靜止或高樓層時,會稍微感覺到搖晃 |
2級 | 1.5–2.4 | 大多數人可感到搖晃,可能導致有些睡覺的人醒來 |
3級 | 2.5–3.4 | 幾乎所有人都能明顯感受到搖晃、室外走路的人也會感受到搖晃 |
4級 | 3.5-4.4 | 相當程度的恐懼感、部分人會尋求掩蔽物、部分人從睡夢中驚醒 |
5弱 | 4.5-4.9 | 大多數人感到恐懼,想抓住牢固的物體 |
5強 | 5.0–5.4 | 幾乎所有人難以走動、無法在沒抓住穩固物體的情況下移動 |
6弱 | 5.5–5.9 | 劇烈晃動導致站立困難 |
6強 | 6.0–6.4 | 搖晃劇烈以致無法站立 |
7級 | 6.5 或以上 | 因劇烈搖晃而無法自主移動 |
當地震發生時,新聞常會使用上述名詞來描述地震的強度及影響程度。這些敘述相對較直觀,能讓民眾對目前地震強度能更好的的理解和掌握。
日本地震預測圖!
下圖為日本地震調查研究推進本部於 2020 年製作的全國地震預測地圖,內容針對日本未來 30 年地震發生概率及地點預測,雖然此日本地震預測地圖不能完全掌握日本地震的發生時間,但可以讓該區域針對發生地震的概率規劃預防及應變措施,詳細的報告內容筆者幫大家整理在下方!
日本地震預測圖:1. 地震預測概率地圖
左上區塊為「日本地震預測概率地圖」,是根據目前可以考慮的所有日本地震的位置、規模和機率,集體計算每個位置的地震機率和震度的一組地圖,並會顯示分佈狀況。
日本地震預測圖:2. 特定震源斷層的地震預測地圖
右上區塊為「特定震源斷層的日本地震預測地圖」,是用於計算特定地區的地震震度及分佈情況,亦可用於顯示該地區受到某一震度以上所影響的人口範圍情況。以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斷層帶中的北部區間為例,此地圖展示了當地發生地震時,影響地區及震度 6 弱以上會影響人口的範圍。
日本地震預測圖:3. 2020 年版的全國地震預測地圖的特點
最下方區塊為 2020 年版本的日本地震預測地圖,相較於 2018 年版有以下更動處:
- 改進了地震模型,尤其是難以預先確定震源斷層的地震模型(考慮了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的地震活動等因素)
- 改進地下結構模型
- 評估基準日期變更為 2020 年 1 月 1 日,用於地震發生概率的評估
- 修改地震動預測地圖的配色方案
- 公開按照地區和都道府縣劃分的地震動預測地圖
總結以上,該報告結果機率圖顯示了在未來 30 年內,北海道東南部、仙台平原部分地區、東京都區、東海四國地區太平洋一側、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斷層帶週邊地區等地區地震機率較高。
日本的防震措施有哪些!
因位於板塊交界處,日本地震頻繁發生。在阪神大地震和 311 大地震後,日本破釜沈舟地重視地震防災,各界對於政府和民間的防災政策也積極配合。因此,救災和防災工作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日本也提出了多項防災對策,包括改良災害對策基本法、防災沙盤推演、建設防災公園和據點、建築物耐震強化、緊急道路周邊建築物加強、木造密集區防火、緊急醫療等,以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接著就跟著筆者一起來看看日本的防災措施有哪些吧!
日本防震措施:避難所設置
日本政府設立大型防災公園及小型避難公園作為救援活動、復原活動的據點,這些開放式的場地提供相對安全的空間,並搭建運輸物資直升機起降點、臨時廁所、太陽能發電燈、緊急給水裝置、自動販賣機等多項設施供民眾使用。
日本防震措施:推動耐震化措施
為了減少地震所造成的災情、保護居民的生命及財產,日本政府計畫性地進行住宅及建築物耐震修建,以提升災害承受力。具體措施包含運輸道路耐震化、木造住宅密集地區之不燃化、耐震化,以及重要建築物耐震化等。
日本防震措施:防災士機構&協會
日本政府推動「 防災士制度 」,防災士的定義是指在社會各個角落積極參與提升防災能力的活動,並且經過相關機構的認證,在災害發生時協助政府的快速反應,擔任避難、救助和管理避難所的角色。
日本防震措施:防災地理資訊系統
日本政府持續推動國土數位化,透過電子地圖的圖層,可以掌握防災設施、木造住宅、道路、基礎建設等相關位置資訊,使政府更加了解各個地理位置的特徵,並且可以判斷哪些地區需要增加防護措施,以應對潛在的災害風險。
日本防震措施:防災 APP 建置
日本政府推動防災應用程式(APP),用於提供地震預警、災害信息、避難所資訊、求救指南等功能。防災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民眾在地震發生時及時獲取重要資訊,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
🇯🇵🇯🇵想入手日本房地產?留下資料交給在日本的專業團隊協助你!🇯🇵🇯🇵
【參考資料】
- 地震調査研究推進本部
- 大鹿村中央構造線博物館
- 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