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如何共融共生?社宅附屬設施、創新社福駐地服務大解密!

articleBanner
時事議題
社會住宅如何共融共生?社宅附屬設施、創新社福駐地服務大解密!
最新更新時間: 2025/8/22
文章來源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文章段落

提到社會住宅,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經濟實惠的租屋選擇」,但其實社宅不只是住的地方,更是實踐社區共生和社會共融的重要場域,而「混居」即是邁向「共融社宅」的關鍵第一步。

「混居」就是讓不同收入、身份背景的民眾居住在同一個社區或街區裡,藉此打破社宅的標籤和刻板印象,例如《住宅法》就規定社宅應「提供至少百分之四十以上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而從都市規畫的角度來看,在精華地段興建社宅也是「混居」,當不同背景的人們有機會接觸交流,便能減少偏見、促進理解,進而增加社會穩定。

不過,要打破不同族群之間的隔閡並非易事,社會住宅該如何從「混居」邁向「共融」呢?讓我們從目前各縣市營運中的社宅來一探究竟:

📣 中央社宅申請開跑!4 處、1,365 戶限時招租中👉馬上看地點&申請方式

如何推動共融社宅?社宅共融的4個策略

為了實現社宅共融的目標,社宅從居住空間、戶外環境、附屬設施的規劃設計皆是以開放、共享為原則,目的就是要在鄰里之間創造相遇的場所,讓不同群體有機會產生對話交流,進而促進理解。觀察目前台灣的社會住宅,可匯整出幾大關鍵共融策略:

1.打開圍牆,鄰里共享開放空間

圍牆對一般社區而言是安全屏蔽,也是宣示住戶的產權範圍;對於強調公共財價值的社宅來說,高牆反而阻礙社區與周邊鄰里互動,可能讓社宅成為城市中的孤島。因此政府興辦的社宅社區多採「無圍牆」設計,保留大面積開放空間(廣場、步道等)、設置休憩設施,附近居民都能走進社宅活動放鬆,一同享受優質的都市公共空間…,無形間也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障壁,讓社宅社區與住戶共同融入在地紋理。

2.設置多元附屬設施,提升在地生活機能

住在社會住宅,不僅能擁有一個安穩的家,還能就近使用各種便利的附屬設施,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內政部特別訂定「社會住宅必要附屬設施項目」,指出社宅得視在地需求設置 11 類附屬設施,包含社會福利服務、身心障礙服務、餐飲服務、長期照顧服務、文康休閒活動,社區活動、商業活動、托育服務、幼兒園、青年創業空間及其他(例如停車場或其他能增進地區公共服務品質的設施),類型可謂包羅萬象。更特別規定大型社宅社區(1,000 戶以上)必須設置「社會福利服務、身心障礙服務、社區活動、托育服務」等 4 類設施(但若經評估鄰近地區有可以滿足需求的其他替代的設施則可免設)。不僅確保當地的公共服務資源充裕無虞,更藉社宅興建的良機,全面盤點並升級當地各項基礎設施和服務,為社宅住戶和周邊民眾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林口選手村社宅戶外有大面積開放空間與鄰里共享

3.引入社福組織,駐地社宅提供服務

為了讓社宅提供更多照顧功能、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政府也積極與社福機構與非營利組織(NPO)合作,在社宅提供兒童課輔、長者照護、心理諮詢、職涯輔導等多元服務。實際上這些社福機構與 NPO 不單只是照顧特定的弱勢族群,他們也舉辦各種敦親睦鄰的活動或服務,致力讓所有住戶接納弱勢群體共同生活,達到不分我的美好境界。

4.舉辦多元交流活動,強化社區凝聚力

社區的活力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政府作為社宅營運單位,定期舉辦鄰里共餐、技能工作坊、親子活動、社區市集等多元交流活動,鼓勵住戶主動參與、認識鄰居,不僅能增進社區互助精神,也能有效降低都市生活中的孤立感,讓社宅成為真正有溫度的生活空間。

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宅親子住戶在戶外廣場玩水

社會住宅附屬設施提供多元照顧、滿足生活機能

事實上,社宅興辦單位在前期就會與所在縣市政府研商,將在地需要的附屬設施納入規劃設計。以「安居好室」社會住宅為例,國家住都中心在興辦前會與衛福部、教育部、各縣市政府一起評估社福設施布建需求,再依據地方發展方向和當地家庭人口結構等條件,在社宅引入不同功能的服務。

滿足日常需求的「商業設施空間」

以擁 3,490 戶人口、四個分區的林口選手村社宅為例,考量一般住戶最關心的,就是日常採買與生活機能,因此引入便利商店、餐飲店、洗衣店等商業店鋪便成首要考量,居民下樓就能輕鬆採買和處理日常瑣事。例如在 A、B 兩區的街面上可以找到各式餐飲選擇,C 區街面則安排補教業進駐,提供社區與附近學生們課業輔導資源,而便利商店則被安排在社宅街角,除了為居民提供複合式服務,24 小時不間斷的營業特色也為社區在夜間提供另一層安全保障。

商業設施也有機會成為活絡在地發展的契機。像是台北市萬華區莒光社會住宅,一樓由複合式經營的誠品生活時光進駐,提供生鮮食品、日用品和書籍,除了滿足附近居民採買需求,也同步為地方引進文化資源;而桃園中壢一號社宅則設有地方創生基地,提供青創團隊展售空間,作為驗證市場接受度的場域。

上述案例的商業設施無論以多元業種型態出現、或是展開新型態使用方式,都是為了讓居民生活更便利,也為地方注入新活力,社宅不但可以是創新的萌芽之處,也為生活帶來更多新的可能。

林口選手村社宅A區進駐各式餐飲店家,提供民眾多樣飲食選擇

照顧家庭與不同族群的「社會福利設施」

社會住宅的地面層除了規劃商業店鋪,也是為家庭與不同族群提供貼心服務的場域。為了解決家長的托育需求,許多社宅內設有托嬰中心、幼兒園,讓父母能安心上班。部分社宅甚至設有親子共學空間、兒童遊樂設施,營造友善的親子生活環境。例如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宅便在三個分區皆設有幼兒園,提供高達 270 幼生名額,對擁有許多年輕家庭的林口區來說是一大福音。

高齡社會下,社宅也積極規劃日間照顧心、長照機構、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讓需要照顧的對象與家庭成員能夠就近獲得支援,減輕家屬負擔。另外,例如台中豐原安康社宅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經營保健室,為社區與鄰里提供醫療諮詢、身體檢查等健康關懷服務,不但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也讓他們感受到關心與溫暖。

林口選手村社宅三區皆設有幼兒園,提供約270名幼生名額

創造交流與共享的「社區活動與休閒設施」

為了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與社區凝聚力,社宅內會規劃各種共享空間與活動場域,這些公共空間也是社宅附屬設施的一環,常見的活動與休閒設施如下:

  • 閱覽室與共學空間:適合舉辦讀書會、學習講座,鼓勵居民透過學習增進交流。例如桃園八德三號社宅由市立圖書館分館進駐,擁有有2萬餘冊藏書,提供許多座位供民眾閱覽。
  • 多功能活動空間:是社區內辦理講座課程、聚會活動的重要場地,除了促進社區參與,也是住戶發展新興趣和技能的重要管道。例如林口選手村社宅,大同老人福利基金會舉辦「共餐共學」,讓社區長者在植栽、縫紉、體操課程中體驗學習、增加信心、延緩老化;另外也有社區媽媽發起英文會話小組,提供社區孩童免費練習,提升外語能力。
  • 共享客廳與共享廚房:部分社宅設有「共居房」,例如新北市土城員和社宅、台中市東區尚武好宅讓數個家戶共用玄關、客廳、廚房和陽台,並訂定居民生活管理公約,藉由軟/硬體的規劃設計讓不同家庭之間有更多互動並形成自主管理的氛圍,也讓整個社區關係也更有溫度、更緊密。
  • 戶外綠地與運動設施:不少社宅規劃社區花園、步道、健身區,讓居民就近活動筋骨、放鬆交流,保持健康。像是台北市興隆D2社宅和廣慈社宅皆設有空中操場提供住戶慢跑運動,另外建築的樓層之間也設有許多半戶外平台,讓住戶們就近休息交流。

大同老人福利基金會在林口選手村社宅舉辦樂齡英語課

透過社會住宅的多元附屬設施,住戶和在地居民皆能享有舒適便捷的生活,實現社宅「混居」和「共融」的目標。下一篇,將從社福組織駐地社宅提供服務談起,看社宅如何成為堅實的社會安全網絡。

📣 1,365 戶中央社會住宅招租中👀

🏠 第一波招租時間:2025/8/8~9/8
📍台北市松山區《延吉好室》:160 戶
📍新北市中和區《保二安居》:296 戶

🏠 第二波招租時間:2025/9/15~10/14
📍桃園市桃園區《慈文安居》:288 戶
📍台南市東區《新都安居A》:621 戶

💡 想了解更多中央社宅資訊?>>>請點我!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馬上登入會員,建立專屬收藏清單!
註冊/登入
週餘
3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

免費加入房感會員

本網站所提供之交易資訊來源皆為「內政部實價登錄」,房價資訊均已排除特殊交易及極端值。本網站對資訊之正確性與即時性不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投資之意。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進行的後續交易,若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相關風險。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房感不動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35號3樓

©HouseFeel. All rights reserved

facebooklineinstagram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