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路 仁愛路 為什麼是單行道? 仁愛路 有可能恢復雙向通行? 台北 單行道 設計懶人包!
對第一次到台北開車或騎車的外地人,看到 仁愛路 信義路 這兩條極度寬廣的單行道,可能都會感到非常的震驚,說不定還曾經有不小心逆向行駛的經驗。不過這兩條橫貫台北的重要幹道,早年也是雙向通行,更改成單行道的過程更是歷經了長達 20 個年頭。把一些路幅比較狹窄的巷道指定為單行道,似乎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畢竟如果這些巷道要雙向通行的話,可能在會車的時候就有非常大的難度,萬一又有違停的話,搞不好球棒隊就會再次跑出來。不過如果是在一些更大條的幹道,所有的車道都只能往同一個方向行駛,似乎就不是這麼單純的事情。
大型單行道
台北市 仁愛路 在扣除公車專用道之後,作為一般車輛行駛的單行道,還有剩下 6 個車道的配置,應該已經是個相當驚人的數目了,但是世界上卻還有比這個還要更大的單行道存在,位在南美洲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單行道的規模一口氣來到了 12 個車道,而在日本大阪的御堂筋,也跟台北市仁愛路一樣,是有著快慢車道分隔島的單行道。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還有著很多將原本是雙向通行的幹道改為單行道,規定所有車輛在這條路只能往同一方向行駛的模式,用來減緩都市中道路壅塞的問題。
為什麼要有單行道?
以台灣左駕右行,也就是駕駛座在汽車的左側,靠道路右邊的行車模式來說,車輛到了路口一旦要左轉,就會有與對向車衝突的狀況產生,甚至進一步發生車禍。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先從號誌下手,規定所有左轉車只能在左轉保護時相,也就是左轉箭頭亮起的狀況下才能左轉,或者是採用輪放的時相,也就是這個方向綠燈的時候,對向是處在紅燈的狀態,如此一來左轉車輛就不會被干擾。
不過無論是左轉保護時相,還是輪放時相,因為會相對應的減少各個方向可以的直行時間,可能會降低行車的效率,這個時候更終極的處理手段就出現了,比方說過去影片曾經講過的台北市忠孝東路長達 5 公里禁止左轉的管制規定,或者是將道路從雙向通行改為「 單行道 」,直接消除了對向車與左轉車衝突的問題。
台灣著名單行道
當講到台灣的單行道的時候,台北市的仁愛路與信義路肯定是榜上有名,不過早在這兩條路變成單行道之前,台北市就已經有其他幹道從雙向變成了單行。位在捷運西門站 6 號出口外的成都路,除了是貫穿西門町的重要幹道外,一路往西更可以到連結三重的中興橋。早年往來台北與三重之間,只有大稻埕北側的台北橋可以跨越淡水河,中興橋在 1958 年完工之後,除了是第 2 座可以跨越淡水河的橋樑之外,因為又更加臨近台北車站以及台北城內、西門町等等鬧區,往來中興橋的車流量逐漸成長,而西門町一帶又是台北比較早期發展的地區,道路幅度並不算寬。於是在中興橋通車幾年過後,直接連結的成都路被更改為單行道,只允許車輛出城往三重方向行駛,
到了 1982 年,配合第 5 座跨越淡水河的橋樑,也就是忠孝橋的通車,台北車站前的重慶南路與館前路配合更改為單行道,西門町的西寧南路與昆明街更是調換行駛的方向,從這之後確立了台北城內與西門町的幹道配對單行的行車模式。
配對單行
所謂的配對單行,也就是如果這條幹道只能從北往南行駛的話,那隔壁條幹道就會反過來,只能從南往北行駛。配對單行的管制方式同樣被使用在很多開發比較早、道路幅度比較狹窄的舊城區,紐約曼哈頓更是相當著名的案例。當一條路上的車子都往同個方向行駛時,除了可以減少左轉車與對向車,因為動線衝突帶來的壅塞問題,更可以藉此推動道路瘦身,把多餘的行車空間騰出來留給路邊停車使用,以及拓寬人行道,讓行人有更好的步行空間,有助於活絡當地的商業發展。
仁愛路與信義路
不過 仁愛路 與 信義路 更改為單行道的原因,卻跟左轉車沒有那麼大的關聯。在 1979 年,為了改善景福門圓環,也就是台北城東門圓環的交通狀況,在景福門交會的兩條橫貫台北市區幹道,仁愛路與信義路改為配對單行,北側的仁愛路只能從東邊往西邊通行,而南側的信義路則是從西邊往東邊。也因為這個時候的單行措施只是為了改善景福門圓環的交通狀況,單行道的範圍只有到 700 公尺外的杭州南路而已,再往東的路段,都還是維持著雙向通行的狀態。
逆向公車專用道
到了 1989 年,由於台北市區的車流量逐漸成長,再加上過去 10 年間,仁愛路與信義路實施單行道的路段有效的減緩道路壅塞問題,配合當時台北捷運六線齊發的工程,仁愛路與信義路的單行道範圍再次往東延伸,分別到 700 公尺外的新生南路與 1.3 公里外的建國南路。同時因為兩條重要幹道被改為配對的單行道,為了減少對公車行駛動線的衝擊,以及鼓勵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只有公車被准許以逆向的方式行駛在這兩條單行道上,這也就是全台灣的第一條公車專用道, 仁愛路 與 信義路 的逆向公車專用道。
仁愛路與信義路單行道延伸
隔年的 1990 年,仁愛路與信義路的單行道範圍再次拓展,北側的仁愛路往東延伸1.5公里到敦化南路上的仁愛圓環,之後一路維持到今天沒有再做更動。而南側的信義路先是同時延伸 1.5 公里到安和路,幾個月後再將單行道範圍往東挪動 700 公尺到基隆路,但是在 1993 年時,卻又將當時有快慢車道分隔的信義路北側 2 線慢車道改為東往西方向,也就是將敦化南路到基隆路這 1 公里的區段恢復成雙向通行的狀態。最後到 1999 年,才又再次把基隆路以西的所有路段更改為單行道,而信義路長達 4.3 公里的單行道配置,在這之後維持了 22 年到現在。
不過在 1990 年代的時候,台北市區的大條單行道幹道數量還比今天來得更多。當時為了紓解交通壅塞的問題,將民生東路從中山北路到松江路約1公里的路段,改成從西往東的4線單行道,同時配合把北側的錦州街及南側的長春路也更改成了東往西的單行道,來跟民生東路配對。這項措施後來取消改回雙向通行之後,反而把民生東路改為不平衡車道的配置,讓從西往東方向設置3個車道,而東往西方向則是2個車道,可以說是當年實施單行道後的遺跡。
復興南北路
後來為了配合捷運的興建,捷運木柵線下方的復興南北路就被更改成了往南的單行道,跟這個措施配合的是隔壁的敦化南北路調整車道配置,讓往北的車道數比往南還要多了 4 個車道。在捷運木柵線完工準備通車前,兩條道路更改回原本的雙向狀態,不過現在台北市區公車的行駛動線上仍然可以看到這樣的痕跡,像是 204 跟 278 兩線公車會利用復興南路往南,而278則是利用敦化南路往北。
八德路 & 長安東路
同樣有著道路雙向通行,但是公車卻走單向的還有位在中崙一帶,也就是國民黨黨部前面的八德路與長安東路。這兩條路實施單行道的背景是為了更早開始進行的台北鐵路地下化工程,而且跟仁愛路、信義路有著同樣的特點,兩條平行的幹道最後會交會在同一個路口。然而在鐵路地下化完工之後,南側的八德路率先改回雙向行駛,北側的長安東路則是一直到 2009 年才恢復原先雙向通行的狀態。
仁愛路恢復雙向通行?
其實除了台北以外,台灣也有相當多城市為了解決交通壅塞的問題,把雙向通行的道路改成單行道,比較有名的案例包含了基隆市區,以及台中市中區。而台北市內還有更多當年為了配合捷運興建或其他因素實施的單行道,不過在後續 30 年的時間,陸陸續續的更改回雙向通行,現在只剩仁愛路跟信義路仍然維持著巨型單行道的姿態,因此也有相當多的聲音呼籲應該把仁愛路與信義路改回雙向通行。
在 2010 年,台北市議會提出質詢,並在預算審核時要求市府評估將兩條幹道改回雙向通行,然而當時因為捷運信義線還沒通車,一直到 2017 年,台北市交通局交工處才又再次製作了「仁愛路與信義路恢復雙向評估報告」。報告中表示因為 信義路 可直接貫穿信義計畫區,連結到環東大道、信義快速道路以及南港,交通量非常的大,改回雙向之後可能造成信義基隆路口崩潰。至於 仁愛路 因為沿線商業活動相較起來沒那麼強,而且東端並沒有直接深入信義計畫區,考量車流量後可以先行恢復雙向通行,再視狀況評估信義路更改的條件。
其實當年捷運信義線施作完成,信義路在做復舊工程的時候,就將道路配置從原本的快慢車道設計,改成公車專用道設置在道路正中央,兩側為一般車道的型式,可能就是在為信義路恢復雙向通行在做準備。不過因為車流量大,而且恢復雙向通行之後,仁愛路與信義路兩條幹道將可能全面禁止車輛左轉,即便是報告在 2017 年就指出可以先讓交通量比較小的仁愛路改回雙向通行, 4 年過後的現在仍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
而且即便改回雙向通行,報告也明確表示從 1979 年開始實施的景福門圓環周邊仍然需要維持單行道,到時候可能會有不少行經仁愛路的車流,在杭州南路口從快車道切換到南側慢車道,衍生出其他的問題。由於當年還是雙向通行的時候並沒有公車專用道的設計,如果之後要把單行道改回雙向通行,或許整條仁愛路的路型也需要做相對應的更改。
《企鵝交通手札》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