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社宅申請必讀】社宅社福機構有哪些?社宅安全網的組成!從共融社宅到打造包容城市!

在今日高房價的時代,社會住宅為許多家庭提供了安居的可能。不過一個理想的社會住宅,提供的不只是一間可以遮風避雨的房子,對於許多符合社會住宅申請資格的經濟或社會弱勢家戶來說,他們在安頓下來後,仍可能面臨就業、子女教養、長者照護等多重生活挑戰!今天,我們就從「 社會福利服務 」的角度出發,帶大家了解社福組織如何駐地社宅,進一步推動社宅的共融共生。
📣新北市、台北市、高雄市中央社宅申請開跑🤩7 處、1,540 戶開放招租!
👉馬上看地點&申請方式
社宅為什麼要提供社會福利服務?
社會住宅是實現居住正義與社會福利的重要媒介。而社宅優先協助的對象,主要是在一般租屋市場中處於弱勢的族群,包括經濟弱勢家庭、身心障礙者、高齡長者、單親家庭或家庭暴力受害者等特殊身分者,以及剛出社會、需要支持的青年與新婚家庭。
對這些住戶而言,入住社會住宅(一般戶最長 6 年,弱勢戶最長 12 年)雖然能立即緩解沉重的租金壓力,但許多深層的生活挑戰依然存在!他們在生活中可能依然面臨著就業困難、長期疾病照護,甚至是子女教養等多重課題。
因此,現代的社會住宅不僅提供一處安穩的居所,更是實踐社會福利理念的場域。為了從根本上解決住戶的困境,政府會積極導入專業的社會福利服務,並經常與經驗豐富的社福機構協力合作,為住宅注入支持的力量。
期望在居住期間,透過完善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幫助社宅住戶們逐步累積自立生活的能力與信心。當未來離開社會住宅時,他們不僅獲得了穩定的居住經驗,更具備了邁向更好人生的堅實基礎!
社會住宅提供的社會福利服務有哪些?
目前社宅裡的社會福利服務大致可分為「設施型」、「方案型」和「社區型」三種模式:
- 設施型社福服務:為「在地」(不限社宅)的特定族群提供照顧服務。例如台北市廣慈博愛園區社會住宅「廣慈衛福大樓」提供托嬰中心、親子館、老人服務中心、身障機構等完整照顧項目,並有專業的社工駐點服務。
- 方案型社福服務:針對「社宅內」的特定族群提供社會福利服務。例如台北市委託愛鄰社區服務協會承辦興隆社宅的「平宅低收入戶居住輔導方案」,為低收入個案提供關懷輔導、媒合資源、培力自立等協助。
- 社區型社福服務:除了服務有特殊福利需求的住戶,社會住宅同樣也關注社區整體需求。例如台中市每處社宅皆設有「社區好站」,除了提供入住輔導、關懷訪視、資源轉介、福利諮詢,也辦理各種活動促進鄰里交流、建立住戶之間連結,在社區內形成一個隱形的社會支持網絡。

社區即服務!林口選手村社宅整合多元社福機構
一般而言,當民眾遭遇經濟困難、家庭關係或照護問題時,可以向各縣市的「 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尋求協助。然而,服務中心的據點有限,對於幅員廣闊的地區,往往緩不濟急。
以擁有高達 3,490 戶的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宅為例,它隸屬於新北市「泰五林社福中心」的服務範圍,但中心位置遠在泰山區,對林口社會住宅的住戶來說,來回車程至少要一小時,造成許多有長照、兒少照顧或急難救助等社會福利有需求的家庭,在取得資源上極為不便。
國家住都中心首創「專案招租」,變身服務型社區
為了解決社福服務「最後一哩路」的問題,國家住都中心於 2019 年發布《專案出租作業規定》,在林口社宅規劃 407 戶專案空間,優先租給扶助弱勢的公益組織與社福機構。讓這些組織直接在社宅內提供社會服務,形成一個「社區即服務」的嶄新模式!
目前,林口選手村社宅共有 11 個經由「專案招租」模式進入社宅服務的社福機構,為婦女兒少、高齡長者、身心障礙等不同族群提供相關照顧服務。
- 兒少與弱勢家庭支持:基督教芥菜種會推動「類家庭安心照顧計畫」,為受虐兒童提供穩定、安全的成長環境。
- 婦女庇護與培力:勵馨基金會承租社宅空間作為婦女庇護所與自立宿舍,協助受暴婦女安頓身心、接受就業培力,重建自信與生活。
- 高齡長者樂活服務:大同老人福利基金會與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開辦社區共餐、樂齡課程,為銀髮長者打造精彩的第二人生。
- 身心障礙家庭支持:自閉症權益促進會推動「雙老家園」計畫,讓「星兒家庭」(自閉症者與其年邁家人)共同居住,並透過鄰里互動,建立穩固的社區支持系統,減輕照顧壓力。
透過這項創新的專案出租機制,林口社宅不僅讓住戶與社福服務達到「零距離」,更將社會住宅的價值提升到新的層次,成為一個充滿支持能量與社會關懷的共好社區!
| 林口選手村社會住宅專案承租社福單位 | |
| 進駐單位 | 服務項目 |
| 大同老人基金會 | 健康長者照顧、長者共餐共學服務 |
| 無子西瓜基金會 | 長者關懷、照顧及失智長者、獨居長者照顧據點 |
| 勵馨基金會 | 受暴婦女及其子女安置、目睹受暴兒童諮商、弱勢婦女就業培力、親子工作坊 |
| 麥子園愛慈協會 | 弱勢家庭孩童課後照顧、蒲公英家園及新住民、脆弱家庭服務 |
| 自閉症權益促進會 | 成人自閉症家庭照顧、培力及創新社區居住 |
| 樂林協會 | 弱勢孩童課後輔導班 |
| 芥菜種會 | 受暴兒少自立服務 |
|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 身障者日照中心、兒少類家庭安置照顧、無家者自立家園 |
| 新北市政府衛生局 |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長照管理中心暨銀光咖啡館 |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 非營利幼兒園 |
| 創照公司 | 住戶培力及輔導成立勞動合作社 |
資料來源: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資料更新時間:2025 年 8 月)
從資源共享到跨代互助!社福機構如何強化社宅社區安全網?
效益一:組織間資源共享,創造「1+1>2」的服務綜效
當多元的社福機構進駐同一個社宅社區,不僅是為特定族群提供服務,更形成一個資源共享的合作網絡,讓社會福利服務能更細膩、全面地展開。
再以林口選手村社宅為例,自閉症權益促進會與大同老人基金會在社宅內合作推動共餐計畫,由自閉症青年「星兒」為高齡長者送餐,而長者回饋的謝意與鼓勵,成為肯定星兒價值的最佳養分。這樣的「跨世代互助」讓社宅內不同背景的居民得以互相陪伴,獲得更多元的支持。

此外,透過服務搭配與人力支援,也能舒緩各社福機構緊繃的服務量能。例如,當勵馨基金會的課輔班暫停時,孩子們可以前往麥子園愛慈協會做功課。這種互助網絡不僅讓社福工作者能獲得適度休息,也讓社區內的照顧體系更有韌性。
效益二:居民自發關懷,織成更敏銳的社區安全網
社福機構進駐社宅後最大的改變之一,是觸發了居民間的自發關懷。有社工分享,有時接受輔導的孩子,比專業社工更能敏銳地察覺身邊有相似困擾的同儕,並會主動告知社工,讓潛藏在社區中需要幫助的「隱形個案」能及時被發現。
另外,社福機構舉辦的各類社區活動,也成為促進住戶彼此認識、交流的重要平台。居民從理解而產生包容與同理,並自然而然地關心鄰居、守望相助,無形中讓這張由社宅鄰里關係構成的社區安全網,變得更加緊密而有溫度。

效益三:從社區走向在地,成為鄰里的社區資源中心
社會住宅內的社福能量,並不僅限於高牆之內。進駐的社福機構會主動與在地區公所、鄰近學校等單位協作,將服務範圍從社宅擴大至周邊社區,讓社會住宅跳脫單純的居住功能!讓社會住宅不僅是住戶的家,更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在地社福資源據點」,為整個鄰里社區帶來正向的改變與支持,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能夠就近獲得協助!
從共融社宅到包容城市
歸屬感、被接納是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沒有人該被排除在外,這正是「社會共榮(Social Inclusion)」的核心價值。過去,社會住宅常被認為只是提供弱勢族群一個棲身之所。然而,現代的社會住宅透過以下關鍵策略,正從多元「混居」的硬體,進化為促進「共融」的有機體:
- 保障弱勢入住:保留至少 40% 名額給弱勢家戶,實踐居住正義
- 開放公共空間:設計共享設施,鼓勵居民互動與交流
- 引入社會福利資源:讓專業社福機構進駐,提供在地、即時的支援
- 促進鄰里交流:舉辦多元社區活動,打破人際隔閡
在這樣的共融社宅裡,我們看見獨居長者重拾笑容、年輕家庭獲得育兒支持、經濟弱勢者能安心規劃未來。這裡不再只是一個「住的地方」,而是一個能承載鄰里互助、建立情感連結、讓人們找回歸屬感的真實社群。
面對現代化都市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和高齡化等課題,共融社宅也為「包容城市」指出一個可行的方向。當一個城市裡的每個人,無論背景差異,都能被尊重、被包容,就能有效降低社會衝突、提升合作與信任。這份由理解與互助所構成的社會安全網,將是未來城市能否讓人們安居樂業、共享美好生活的關鍵基石。社會住宅,正是打造這塊基石的起點。
📣中央社會住宅招租中🔥
🏠招租時間:2025/10/27~11/25
📍新北市三重區《富貴好室》:142 戶
📍新北市林口區《林口選手村》:454 戶
📍台北市文山區《自慢藏婚育宅》:40 戶📍高雄市三民區《美都安居》:325 戶
📍高雄市三民區《明仁好室》:139 戶
📍高雄市鳳山區《鳳誠安居A》:411 戶
📍高雄市鳳山區《鳳松安居》:320 戶💡想了解更多中央社宅資訊?>>>請點我!
【參考資料】
- 【#社宅怎麼來的➐】社福設施篇
- 【社會住宅運動10周年】專文#04 林育如/社會住宅不只是提供住所,導入「社會福利服務」才是關鍵
- 承載社福使命 廣慈博愛園區(台北畫刊111年12月)
- 台中市社會住宅「社區好站」:社會基礎設施在社會住宅的實踐
- 從庇護所到社會住宅── 建構以居住為核心的社會安全網2021年亞洲婦女庇護安置線上年會
- 【10周年專文】社會住宅為何需要社區營造?以台北青創計畫為例
- 打造為所有人開放的包容城市:當社福制度失靈,我們如何容納多元與差異?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