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山子分洪道是什麼?分洪道有什麼功能?防洪效果如何?興建爭議整理!
還記得 2001 年時的納莉颱風,造成洪水淹進捷運的可怕景象,板南線成了最大蓄洪池,捷運停駛的交通黑暗期長達三個月。此後隨著氣候變遷,台灣豪大雨的頻率也逐年增加,但為什麼淹水情形卻沒有像以前嚴重?這一切,其實跟默默進行的水利工程有很大的關係,而說到水利工程,絕對不能不提到「 員山子分洪道 」!
💡編按:2024 年 9 月 20 日起連日豪雨不斷,員山子分洪道也在 9 月 22 日下午 2 點啟動基隆河分洪排水,也是暨 7 月凱米颱風以來今年第二次分洪!究竟「 員山子分洪道 」為何重要?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員山子分洪道介紹
「 員山子分洪道 」位於基隆河的上游,基隆河為淡水河水系一大支流,主長度 86.4 公里,流域面積 490 平方公里,顧名思意,它是從基隆流過來的,不過到基隆長度也才 1/2 ,嚴格來說它應該是從平溪流過來的。廣大的流域面積,就像巨大的漏斗,匯集了大量雨水往下游去,因此流經的七堵、五堵、汐止、社子地區,豪雨一來幾乎必淹。
為了解決基隆河的水患問題,中央在 2002 年編列 316 億工程預算推動「 基隆河整治計畫 」,員山子分洪工程為計畫主要項目之一,地點位於瑞芳鎮瑞柑新村旁,建設分洪結構、開鑿內徑 12 公尺、長度 2.4 公里引水隧道,引導水量 1,310 立方公尺/每秒 排入東海,使基隆河達 200 年重現期距之防洪標準。
分洪道設施
再來看員山子分洪道的設施配置!
1.管理中心(核心區)
其中有監控室、氣象站、和觀察平台。
2.攔河堰設有水門
壩體高八公尺,寬三十公尺。側流堰採自然溢流的方式,讓基隆河暴漲時,能溢過河堰,引導洪水至分洪隧道。
3.排砂道閘門
4.靜水池
為了避免泥沙石進入水道,沖蝕壁面,中間設有靜水池讓泥沙沉澱。
5.分洪堰
分洪堰為圓弧形的臥箕式堰體。堰體高 3 公尺,頂長 80 公尺。分洪堰中央設置導流墩,導流墩能讓水流「有序」的流入水道。若是流入紊亂的水流,除了會降低排水效率外,強大的水流更會對水道壁造成破壞。
6.消能池
最後洪水出海前,水在山上的位能轉變成了強大的動能,因此在出水口設計了消能池,可以充分吸收動能,減低對海岸環境的衝擊。
員山子分洪道工程
員山子分洪工程採用統包方式執行,於 2002 年 6 月開工,日以繼夜的趕工貫通。 2004 年北部地區遭遇 911 豪雨、納坦颱風及南瑪都颱風,在隧道未完成前, 3 次提前啟動應急分洪,有效降低下游的洪水達到減災功能,而分洪道工程也在 2005 年全部完工,僅花 3 年完成。
員山子分洪道防洪效果
自 2004 年開始,一共開啟分洪 25 次,其中量最大的一次,是 2015 年的杜鵑颱風,總共排放 2021 萬立方公尺的水量(相當於兩座明德水庫的水量)。
員山子分洪道爭議
1997 年時陳水扁在擔任台北市長曾建議中央建設分洪道,當時的水利處長李鴻源打槍阿扁,說分洪道要是可行, 20 年前早就做。2000 年阿扁選上總統後力推執行,而「水利專家」李鴻源在開工前還是嗤之以鼻,認為員山子分洪道沒有用,但實際完工後效果卻很顯著,臉被打得很腫。網友也惡搞一張圖片,把李鴻源說的話刻在分洪道上
員山子分洪道負面影響
然而這個護國神洞也不是完全無缺點,由於排水的出口並不是河口,大量排出的淡水使得水質鹹度劇烈震盪,造成海洋生態浩劫
滾滾黃泥流入東海,也讓東北角海岸出現了另一個陰陽海奇觀,影響漁獲數量,引發漁民抗議。
員山子分洪道的意義
員山子分洪道興建前 20 年間,基隆河水患累積造成千億以上的損失。完成後的分洪道就如神來一撇,把基隆河上游 1/3 的洪水直接沖入大海,讓大台北地區免受水災之苦,是台灣防洪工程中 C/P 值極高的解決方案。
而隨著世界極端氣候來臨,未來豪大雨的挑戰恐怕還會更嚴峻,築起大片堤防「與水爭地」,但與大自然硬幹的後果,得到的反撲也就越大。後來轉變成「與水共存、還地於河」,於是發展出多種新式的海綿蓄洪建築,與漂浮房屋,成為國際治水絕佳典範。
而台灣目前有很多新的建設也導入此概念進行規劃設計,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出張王》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