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 二次施工 ( 二工 )後的房子? 3大風險告訴你!

「愛莉, 二工 的房子可以買嗎?」我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這時我就會反問:「找的到沒做過 二工 的房子嗎?」
哈!真的,現在要找到完全沒二工的建案,還真是很難找。幾乎所有的社區都有二工。
💡編按:近期公平會針對新北市三重某建案開罰 60 萬元,原因是該建案在房屋網站上刊登「迎賓大廳」圖示,實際上卻為法定空地,違反《公平交易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此類廣告內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該設施可合法使用,與事實不符。公平會提醒,建案廣告中對建物用途的描述,攸關消費者是否決定購屋,業者應確保資訊真實、完整,以保障消費者權益,維持市場公平。
「二工」是什麼?
「 二工 」是「 二次施工 」的縮寫。所有房子在開始蓋之前,都要申請「 建築執照 」( 建照 ),在交屋前,還要申請「 使用執照 」( 使照 )。建商會提供當初申請 建照 時的規劃資料,並開放 基地現場 供政府單位勘驗,確認實際興建內容與建照規劃相同,才可核發使照。如果建商在建照的規劃外另有其他施工項目,但又怕會因此拿不到使照的話,就會在取得 使照 後進行「二工」。
💡延伸閱讀>>>
房屋中哪裡最有可能進行「二工」?
為了增加銷售面積,或增加建案的賣相,幾乎每個案子都會有二工。例如:將一樓的機車停放空間改為迎賓大廳、改將機車停放空間移到地下室、將機房改為閱覽室、在屋突做健身房、將蓄水池改為游泳池、幫住戶陽台外推等…
其實,二工回歸本質,都是在建商爭取可售的樓地板面積最大化的前提下,透過二工讓空間的使用效率更高。我在乎的是,二工的施作會不會影響結構安全?是不是有讓空間的使用效率更好?還有,會不會影響其他人的權益?
例如:把不屬於社區空間的前庭圍起來,不讓附近居民使用,這種二工最容易被 檢舉 ,而且幾乎一定拆。(如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新板特區豪宅開放空間違建問題,就是這種情況。)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你在你家的室內格局圖裡看到「機房」、或大小不合比例的「陽台」,就要問清楚建商是不是會透過二工將它改做為室內使用面積。此外,在接待小姐介紹公設的設備時,要問清楚哪些是二工。
尤其是對於有規畫游泳池的建案,要問清楚是建照本來規畫的就是游泳池,還是「 蓄水池 」,之後才要透過二工重新做泳池使用。由於二工還是有被舉報的風險,別被廣告中美美的無邊際泳池吸引,到頭來才發現買到的卻是一個在屋頂的蓄水池。
不過,無論如何,二工都與使照的規畫不同,如經檢舉,就必須限期恢復原狀。在挑選建案時還是要多詢問建商哪些項目是透過二工改的,避免日後糾紛!
《House123 邱愛莉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Hi 喜愛學習的房迷,你本週的閱讀額度只剩3篇
30 秒免費加入房感會員,繼續縮短與房的距離吧!
加入會員還可共享感感集團會員福利,輕鬆達成跨域探索!